日前,有网友建议“南昌尽快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南昌市政府回复称“相关部门正就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开展调研论证,并将依据调研论证的情况适时开展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工作。”行政区划调整是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去年包括浙江省杭州市、河南省洛阳市等在内的多个城市迎来行政区划调整。与此同时,撤县设区也被写进多地“十四五”规划。但是,行政区划调整也并非“包治百病”。随着国家层面提出“稳慎把握省会城市管辖范围和市辖区规模调整”,城市若想简单依靠行政区划调整来做大自身已非捷径。从南昌到“大南昌”,南昌还有不少路要走。
按照相关专家的分析,“但凡世界级城市,均有两座以上国际机场,多国际机场是国际化城市的标配。”目前,北京、上海和成都等城市,都已进入“一市两场”时代,广州、重庆、郑州、西安、昆明等城市也相继提出规划建设第二机场。第二机场的谋划,有助于杭州国际化发展。
此次规划点名要加快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昆明、西安、重庆、乌鲁木齐、哈尔滨等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建成成都天府机场,规划建设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推进天津、沈阳、济南、兰州、南宁、贵阳、拉萨等区域枢纽机场扩能改造,实施厦门、呼和浩特、大连、南通等机场迁建。这其中,成都天府机场已于2021年6月27日正式通航。
北大博雅特聘教授、中国健康与养老调查项目负责人赵耀辉在“国家发展焦点专题——人口与教育”专题演讲中,从经济学视角出发,着重围绕女性在生育中所付出的就业机会成本,剖析持续走低的生育率的深层动因,她强调,“在女性重视事业发展的时代,鼓励生育的政策要围绕着减轻女性的生育负担展开。”
2021年安徽省生产总值预计突破4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跨过1万美元关口,经济能级和人均水平都迈上了新的台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万亿元,进出口总额跨上千亿美元台阶。
在国外化妆品品牌大举开拓中国市场的同时,不少国产新锐品牌也凭借国潮、新营销渠道频频出圈。同时,国内多个城市也纷纷布局化妆品产业集群,“颜值经济”正成为城市角力的新赛道。其中,谁能率先抢占C位?谁又将成为下一个“后起之秀”?
1月6日,在各项筹备工作全面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成都大运会龙泉驿赛区委员会在开幕式主场馆——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举行誓师大会,吹响“全力冲刺,决胜大运”的冲锋号。
想要自由有序流动,却时常陷入“人困码乏”。
石家庄市委、市政府于近日印发《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实现经济总量过万亿行动计划》,提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的发展目标。具体而言,2022年到2025年年均保持快速增长,到2025年力争综合经济实力重回全国前30强。
深化合作,已经成为两地的共识。李勇透露,接下来,川渝两地将推动交通互联、产业协作、协同创新、国土空间、生态环境、体制创新、公共服务等深度合作,并倒排时间节点,落实工作计划。
近日,《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表扬2020年度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的通报》印发,青白江区连续三年上榜,获评“2020年度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无论对于佛山还是东莞,乃至大多数制造业城市,新的思考空间亦被打开:面对两种迥异的模式,城市究竟应该如何进一步发展制造业?
这是南京第五年将“新年第一会”的主题聚焦于“创新”并为此发布市委“一号文件”。在会上,韩立明指出,南京的创新发展正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这“关键一跃”需要跨越“四道门槛”——重大科创平台建设门槛、科技成果转化门槛、人才结构性门槛、领军企业支撑门槛。
据悉,成都高新区2021年新培育独角兽企业2家、潜在独角兽企业6家、瞪羚企业271家、种子期雏鹰企业362家,梯度企业数量再创新高,累计1400余家。全年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11家,过会企业5家,创成都高新区历史最高纪录,在全国高新区排名第四,仅次于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和深圳高新区。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成为国家战略,已有两年。两年来,川渝两地在战略协作、政策协同、工作协调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共同编制13个规划(方案),政策体系更趋协同;打造10个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功能平台,合作平台加快共建;联合选定20个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既有浓厚的合作氛围,也已形成强大的城市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