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一年。”去年底,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室主任刘鹏飞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2年要把稳投资摆在交通运输工作的突出位置,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这是一场机遇性、竞争性、重塑性变革,“成不了创新高地,就会沦为发展洼地”。尽快补上这块短板,河南才可能真正具备“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底气。
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就像骑着一辆自行车,行驶过程中要不断保持平衡,也只有让车轮滚滚向前才能实现。所以,我们要发展乃至更快地发展,更要在发展中解决遗留问题和当前面对的问题。
在“双循环”格局下,双流持续提升中国航空经济之都的城市品牌。
两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频结硕果,蓝图已经绘就。进入第三年,成渝地区哪些重点领域还有更广阔的合作空间?又将如何进一步高质量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日前,每经记者采访了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研究员、汤继强教授。
2021年12月31日晚,“2021少城之声独立原生音乐季跨时空对话新年音乐现场”在成都少城视井文创产业园少城剧场举行,在为广大群众营造出新年节庆氛围的同时,也为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
站在时间刻度上,城市是一件永远“未完成”的作品,需要不停地变化、发展,去适应和试探新的边界。以下,我们盘点了这一年发布的所有文章,梳理这期间出现的大事件大变革和十大代表城市。回眸过往,迎接新年。
商务部等22部门印发《“十四五”国内贸易发展规划》提出,培育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美誉度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近年来,成都坚持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深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如今,成都已连续13年稳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连续四度荣获平安建设最高奖“长安杯”,连续3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这背后,成都的幸福密码,究竟是什么?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成都要以人的需求为导向,用心、用情、用足绣花功夫,办好每一项民生实事和民心工程,积极回应市民高品质多元化美好生活需求。我们希望,明年,后年,未来每一年,成都都能继续霸榜,延续并更新这份城市能够给到人民的善意与温暖。
截至本场活动,成都今年已连续举办10场“双千”发布会,聚焦完善产业链生态,产业数字化、智慧化转型,累计发布了1860个新场景、1859个新产品,释放城市机遇3903.9亿元,签约投资51个项目,总金额超320.25亿元。
近年来,成都双流持续打造“企业容易做生意的地方”“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长较快的地方”“干部人才心齐气顺只争一流的地方”三张名片。
在投票环节参与“角逐”的70余个案例中,既有打造高效便利政务服务环境,也有构筑数字政务应用场景,还有着力推进餐饮证照分类规范审批,更有培训技能人才和企业职工的深度实践。
本届成都新春欢乐购将从2021年12月30日一直持续至2022年2月20日,除成都主会场外,绵阳、内江、南充等地也将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迎春购物月分会场活动,共同掀起岁末年初促消费热潮。
12月28日,江苏首条跨市城轨——宁句城际(S6号线)正式宣告开通,宁马、宁滁、宁扬项目同时开工。作为首个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的都市圈,轨道上的南京都市圈越来越“快”。不过,这几年安徽省会合肥的异军突起,对南京形成强劲的竞争。马鞍山、滁州、芜湖等既是南京都市圈成员,也属于合肥都市圈成员。身处两个“互相重合”的都市圈,南京与合肥之间是怎样的“相爱相杀”,南京跨省“带圈”能给其他城市群带来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