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在这份题为《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监测提示:全球前景和政策挑战》的报告中说,全球经济面临的三大重要转变分别是:美联储即将开启货币政策正常化,而其他经济体货币政策依旧宽松;中国经济在结构转型过程中正在经历必要的增速放缓;长达十余年的大宗商品超级周期结束。
SEC批准的众筹新规有两大亮点:一是允许企业向小投资者进行最高100万美元的股权众筹。在保护小投资者和为小企业创造融资便利方面取得平衡。
从版图意义上,TPP是影响全球和亚太非常重要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协议。总体上看,美国已经进行了新的贸易协定布局,除了TPP,还包括正在与欧盟进行谈判的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
国际关系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国家的地位和经济实力。中国的经济金融在目前国际金融体系之内健康成长,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进程中取得了一席之地,并且拥有充分的话语权。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只要人民币有贬值预期存在,就仍然会有一部分资金通过特定渠道流向海外。而这些资金流出之后,不少会流向北美的房地产市场。
保尔森说,对美国而言,美中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如果美中两国共同努力,包括全球经济增长、应对恐怖主义和应对气候变化在内的全球性挑战就容易解决,反之则会困难重重。
事实是,中美关系并非是你输我赢的零和关系。美国副总统拜登曾撰文说,中国的崛起并非美国的失败。这一理念虽然被多次提出,但只有人们真正认识到这一点,才会在处理两国关系时落实在心态和行动上。
对于美联储加息可能带来的影响,中国央行一直有信心应对。8月份在回答人民币是否会出现持续贬值时,中国央行方面表示,市场预期美联储加息导致美元在较长一段时间走强,市场对此已在消化之中。
笔者认为9月美联储维持利率区间不变的概率较大,而在12月是否加息,将视该时点美国经济数据和金融市场走势而定。首次加息时间甚至可能推迟至2016年。
笔者的判断是,全球市场后期有可能会更坏,但中国在未来的调整中应该不会与世界同步,而可能会在中期内率先企稳。
中国有足够的政策储备和空间应对美联储加息,我们需要分析总结应对美联储量化宽松的政策得失,针对美联储加息采取正确的应对之策,趋利避害,疏通基础货币的国内投放渠道,释放存款准备金冻结的流动性,提高汇率政策的灵活性,疏导资本有序流出,保持货币金融经济稳定。
无论是“美元”、“石油美元”还是“商品美元”都面临着周期性拐点,这是全球从未有过的格局之变。
专家指出,一国货币定价最终取决于该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在中国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新动力加速生成、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等背景下,人民币不仅不具备长期贬值的基础,长期看仍将是较强势的货币,“中国外储耗尽论”不靠谱。
报告表示,央行当前面临的真正挑战是如何退出目前的汇率制度安排,以及下阶段应采取何种汇率制度。
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今天,所有的“蝴蝶效应”背后都隐藏着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而那些能产生系统性风险的,一定是全球主导性和决定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