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车展上,智驾安全成为焦点。小鹏汽车、小马智行等车企高管强调安全是智能化底线。工信部也要求车企不得夸大宣传,需明确智驾系统功能边界。车展上,超过50家智能辅助驾驶相关企业参展,加速技术升级。零跑B01等车型搭载先进智驾芯片,实现L2+级驾驶辅助功能,且激光雷达技术已下探至15万元以下车型。
随着智驾浪潮兴起,“开源”正逐步向汽车行业渗透。目前,车用OS领域主流开源软件多为国外主导,我国汽车产业有必要形成一套OS自主开源体系。技术共享背后是话语权的争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也是“开源”面临的重要挑战。
2025年4月23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正式开幕,汇聚了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家参展商。本届车展上,人形机器人成为“新宠儿”,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称下一个十年人形机器人将更多地现身车展。此外,奇瑞、广汽、特斯拉、比亚迪等车企也纷纷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
2025年4月23日,在2025上海国际车展上,东风汽车正式发布“天元智能”技术品牌,构建了“一核双基双元”智能化技术体系。其中,“一核”为企业级太极大模型,具备全域融合、全场景赋能等核心特征;“双基”指天元电子电气架构和天元OS,前者实现四个区域控制的深度融合,后者能显著降低国产芯片上车门槛;“双元”为天元智驾和天元智舱,分别提供全场景应用方案和构建智慧中枢。
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上,黑芝麻智能发布了“安全智能底座”方案,以武当C1200家族跨域融合芯片为核心,满足ASIL-D最高安全等级。同时,黑芝麻智能宣布与英特尔达成战略合作,联合推出“舱驾融合平台”,计划于2025年第二季度发布参考设计方案。此外,黑芝麻智能与东风汽车、均联智行联合开发的舱驾一体化方案正式进入量产阶段,计划于2025年底达到量产状态。
4月23日,2025上海车展正式开幕。全球Tier1巨头安波福首次推出由中国本土开发的风河实时操作系统(RTOS)和虚拟化平台Hypervisor,不含国外管控组件。基于风河软件底座和AI技术,安波福中国展出多款智能汽车本地化解决方案,均可在国产供应链基础上实现百分之百国产化。
2024年,多达15家自动驾驶相关企业在各大交易所上市或推进上市流程。近期,黑芝麻智能、地平线、文远知行、小马智行四家公司公布了上市后首份年报。地平线和黑芝麻智能聚焦L2级市场,2024年均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而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以L4级业务为主,仍处于规模投入阶段。
近日,多名消费者在投诉平台反映,因3G基站撤网,导致奇瑞新能源等品牌的车联网功能受限。车企客服表示,由于车辆已过整车质保期且非质量问题,需消费者自费升级。法律专家表示,责任归属需视购车合同条款而定。若车企未充分告知消费者网络依赖风险,则可能因未尽到告知义务而担责。业内人士认为,运营商应提醒用户退网计划,车企则需制定应急预案保障消费者权益。此问题凸显了通信技术快速迭代对车载系统设计的影响。
2025年,“全民智驾”趋势愈发明显:车企积极布局L3级自动驾驶技术,标配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车型售价已降至10万元级别。预计到2026年,汽车产业将呈现“两极分化”,具备全栈能力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其余“玩家”退守细分市场。无论如何定义智驾,安全至关重要,业内呼吁车企营销中应加入“辅助”字眼以避免误导用户。
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以及车企价格战的此起彼伏,芯擎科技创始人、董事兼CEO汪凯表示,汽车产业链也会发生相似的变化。汪凯透露,公司目标是未来两年到三年内占据25%以上的市场份额。
3月29日,速腾聚创执行董事兼CEO邱纯潮在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表示,随着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及成本下降,激光雷达正加速应用于10万元级别的车辆。邱纯潮表示,过去十年激光雷达价格从七八万美元降至200美元以下,主要得益于芯片化技术。L3级自动驾驶被视为关键节点,激光雷达因安全性被称为“安全气囊”,搭载数量从1-2颗增至4-5颗。
今年以来,AI技术在汽车行业的融合步伐显著加快。从智能座舱到高阶智驾,众多车企如比亚迪、吉利等纷纷引入DeepSeek等模型优化功能。阿尔特推出垂直AI创绘工具“TAI”,通过智能化设计大幅提升效率,并拓展至UTV全地形车等领域。宝马集团发布360度全链AI战略,利用AI技术优化生产、供应链及质量检测全流程。大模型不仅助力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还广泛应用于汽车生产制造、服务运营及企业管理,全面提升行业效率与用户体验。这标志着AI正深刻重塑汽车产业的各个层面。
3月18日,长安汽车发布人形机器人研发项目供应商寻源公告,计划突破核心技术,推动高性能、低成本的人形机器人发展。长安预计2027年推出类人机器人及汽车生态机器人,并在2028年实现生产下线。车企纷纷入局旨在应对市场竞争并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尽管车企具备制造与应用优势,但人形机器人仍面临自由度低、成本高昂等瓶颈,大规模落地尚需时日。专家警告,市场过热可能导致泡沫风险。
2024年上半年,英伟达DriveOrin-X芯片以73万颗的装机量占据35.9%市场份额,成为智能驾驶领域的重要参与者。然而,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管制升级,可能影响比亚迪、小鹏、蔚来等国内车企使用英伟达芯片,导致智驾系统开发受阻。为降低风险,车企如智己汽车通过预采购、多供应商策略应对,并加大国产芯片(如地平线、黑芝麻)的应用。国产芯片算力逐步提升,成本优势明显,部分车企还启动自研芯片计划。这一局势下,构建多元化供应链和推动芯片自主可控成为行业共识。
2024年,中国市场乘用车前装标配数字钥匙(蓝牙/NFC/UWB)新车交付超1000万辆,同比增长54.52%,其中蓝牙为主流方案,UWB增速最快。面对汽车智能化转型需求,银基科技推出数字钥匙平台3.0,为车企提供与“Apple钱包”无缝集成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大幅缩短认证周期,降低对接成本。ABIResearch预测,2024年至2031年间,配备数字钥匙技术的汽车出货量将以17.2%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在此背景下,银基科技完成近3亿元C轮融资,与大陆集团携手拓展国际市场,推动数字钥匙技术商业化应用场景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