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AI技术在汽车行业的融合步伐显著加快。从智能座舱到高阶智驾,众多车企如比亚迪、吉利等纷纷引入DeepSeek等模型优化功能。
阿尔特推出垂直AI创绘工具“TAI”,通过智能化设计大幅提升效率,并拓展至UTV全地形车等领域。宝马集团发布360度全链AI战略,利用AI技术优化生产、供应链及质量检测全流程。
大模型不仅助力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还广泛应用于汽车生产制造、服务运营及企业管理,全面提升行业效率与用户体验。这标志着AI正深刻重塑汽车产业的各个层面。
每经记者 孙桐桐 每经编辑 孙磊
今年以来,随着Deepseek的走红,AI技术与汽车产业开始加速融合。尤其是在智能座舱、高阶智驾方面,越来越多车企宣布引入AI技术以优化升级相关功能。例如,目前已有超过20家车企宣布接入DeepSeek模型,涵盖了比亚迪、吉利、奇瑞、岚图、长城等主流品牌,在智能座舱和智能辅助驾驶方面均实现不同程度的提升。
实际上,AI技术除了赋能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领域之外,其也在车企的研发和制造端加速“上车”。
例如,主营业务为整车研发、核心零部件研发及制造的阿尔特(300825.SZ)日前发布了一款垂直AI创绘工具“TAI”,集创意探索、草案绘制、快速着色、质感渲染、氛围提升五大功能于一体,旨在解决汽车设计师在创意表达、设计效率与精准控制等方面的痛点。
据阿尔特官方介绍,“TAI”不仅具备专业的设计语言理解能力,还能精准把握设计意图,为设计师提供高效、智能的设计支持。得益于阿尔特20余年的汽车设计经验,训练模型覆盖从概念到量产、从外饰到内饰、从车型到零件的多种设计需求,通过试用验证,使用“TAI”能够将前期设计时长大幅缩短,提升设计效率。
据了解,阿尔特不仅将“TAI”用于汽车设计,还已开始训练其他品类产品,如UTV全地形车、拖拉机等。未来,“TAI”将继续拓展其功能边界,为更多行业提供智能化设计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在自动驾驶领域,阿尔特还计划与产业链优质资源构建合作生态,可满足客户不同阶段的产品开发需求,为客户提供L2~L4级别智能驾驶整车解决方案,覆盖整车设计、系统及部件开发、零部件供应、测试服务、场景运营等全栈式服务。目前,阿尔特已参与到多个客户L4级别自动驾驶车型的研发项目中,并为日资车企提供了平台化的ADAS设计服务。
整车企业方面,宝马集团于近日在中国发布360度全链AI战略,包含AI聚焦提升用户体验、AI赋能业务流程提质增效,供应链合作共赢3大支柱和AI企业理念。
当前,宝马集团已采用AI技术赋能在华360度全链业务流程,从生产一线到后台管理,从供应链优化到质量管控,助力全产业链提质增效。例如,AI仿真技术赋能研发,快速优化设计、提升安全性,动力电池热能管理及车辆型面设计模拟。再如,沈阳生产基地冲压车间行业首创的自研AI智能质检系统以及涂装车间的AI视觉检测系统,检测准确率可逐步趋近于100%,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优化了产品质量。宝马还以“人工智能先锋”计划(Al Pioneer)支持员工持续学习和能力提升。
事实上,宝马集团一直是汽车行业AI应用的先行者。早在2009年,宝马即在导航系统开发中融入AI技术,使其具备基本学习能力。此后十余年间,宝马在全球范围内以AI技术驱动智能生产,借助Car2X技术,车辆与生产系统得以实时通信与互动,实现生产数据的智能采集、分析与共享;AIQX(Artificial Intelligence Quality Next)平台则覆盖端到端质量控制流程,依托AI算法分析摄像头、传感器等采集的实时数据,以提升质量检测和生产效率。2022年,宝马部署代号为“灯塔”的自研人工智能平台,作为“超级大脑”为宝马在国内的所有生产和运营提供数字赋能。
不仅是跨国车企,自主品牌也在积极布局AI上车。此前,自主品牌吉利宣布已完成全域AI部署,目前,GEA智能新能源架构、雷神EM-i超级电混、星睿AI云动力、AI银河精灵等前端AI科技成果,已应用于架构、动力、底盘、座舱等智能汽车全域。同时,吉利还将AI深入到产品研发、生产、售后服务等全链路环节。
中汽信科品牌咨询部产业研究室技术总监康凯在报告中表示:“大模型除了在汽车产品设计中的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外,在汽车的生产制造、服务运营、内部企业管理等方方面面均有应用。与传统汽车相比,智能汽车服务具有较大程度的拓展和升级,大模型有助于‘服务资源+软件应用’的用车生态构建。”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