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驾浪潮兴起,“开源”正逐步向汽车行业渗透。目前,车用OS领域主流开源软件多为国外主导,我国汽车产业有必要形成一套OS自主开源体系。技术共享背后是话语权的争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也是“开源”面临的重要挑战。
每经记者 范文清 每经实习编辑 余婷婷
4月22日,2025上海车展开幕前夜,中国电科普华基础软件技术团队还在为两大全球首发的中国车用操作系统开源项目——智能驾驶操作系统微内核龘EasyAda和安全车控操作系统小满EasyXMen的升级版本做最后调试。
按照计划,4月25日普华基础软件的开源车用操作系统新版本代码将正式上线。普华基础软件副总经理兼战略研究院院长张晓先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上述产品的发布,将助力中国车用操作系统迈向新高度。
事实上,随着智驾浪潮的兴起,不少车企都盯上了“开源”。今年以来,先是吉利汽车与阶跃星辰联合宣布向全球开源两款大模型,随后理想汽车宣布将开源自研的操作系统“理想星环OS”,紧接着,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发布了行业内规模最大的端到端自动驾驶开源数据集,然后在本届上海车展上,莲花跑车也宣布底盘技术开源⋯⋯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开源”正逐步向汽车行业渗透。
缓解“灵魂”焦虑?我国汽车产业需要构建自主开源体系
在油车时代,汽车产业相对较为保守,产业链也较为封闭。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就曾表示,“闭源系统像一把锁,车企既无法掌控开发节奏,也无法自由选择芯片”,车企想要替换一个备用芯片需要很长的适配时间,这对于当下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来说,每多一天等待很可能就意味着巨大损失。
被技术“卡脖子”的后怕让理想汽车下定决心开始自研操作系统,为此它付出了4年时间,研发投入10亿元。但并不是每一家车企都有理想汽车的实力。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在一份名为《关于车用OS开源的思考》调研报告中指出,“车企独立开发OS的难度大、成本高,往往需要借助供应商的力量,而依赖供应商又会产生‘失去灵魂’的顾虑。开源能够让车企在借用行业力量的同时,自主掌控源代码,避免对一家供应商过于依赖”。
此外,BlackDuck开源风险报告(OSSRA)显示,目前车用OS领域主流开源软件均为国外主导,如车载座舱领域的Android OS、智驾领域的Linux内核。而这些软件一旦“停服、断供、受限”,将对我国的电动智能汽车产业产生不利影响。
所以,面对电动智能汽车时代,汽车行业对“开源”的需求,我国汽车产业有必要形成一套OS自主开源体系防范风险。2023年2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中国电科普华基础软件牵头发起“中国车用操作系统开源共建计划”。2023年5月,普华基础软件率先向行业贡献了全球首个智能驾驶操作系统微内核龘EasyAda,以153个核心文件、18074行代码构建安全、实时、可扩展的底层架构。2024年10月,普华基础软件的开源小满EasyXMen安全车控操作系统代码上线,将其研发的688个文件、40余万行代码、2000万套量产验证、100多款芯片适配能力进行“开源”。
“这套系统开源上线后,其实我们整个团队的压力是很大的,因为之前汽车行业没有开源,我们不知道会不会成功。不过到目前为止,开源的效果出乎预料。”张晓先向记者透露,开源小满社区已有200余家企业、130多所高校加入,下载和克隆总次数达到10229次。特别是芯片企业对开源的反应非常热烈,目前开源小满已经完成了158款芯片适配,其中包括20余款国产芯片。
车企在参与过程中向开源软件提出了包括多核在内的多个需求,针对这些反馈,普华基础软件与生态伙伴共同将开源龘 EasyAda和开源小满EasyXMen进行了升级迭代。比如针对域控制器和区域控制器的开发要求,开源小满V25.04全面支持多核,在技术先进性和产品安全性等方面较上一版本均有提升,同时能帮助开发者大幅提高开发效率。即将上线的开源龘EasyAda V2.1优化了硬件抽象层机制,支持仿真开发环境,缩短芯片适配周期,简化开发依赖,将大幅提升开发效率。
技术共享背后是一场话语权的争夺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为智驾而“开源”,多样的操作系统也在摆出一个新的问题:在这场技术共享的运动中,谁会成为智驾领域的“安卓”或“微软”?
这对企业而言是一场颇为艰巨但商业价值巨大的挑战。之前,特斯拉曾开源过专利,但也并未成为车机生态的王者;安卓在手机端的成功,也始终没有复制在汽车领域。对此,中国汽车百人会也在上述调研报告中指出,“开源能使产品获得超越企业本身的生命力和可持续性。(但)操作系统本身是个投入大、周期长、短期盈利难的基础性产品,无论开源与否都不改变这一基本特征”。
所以,长三角研究院新能源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梁筱磊认为,短期内,开源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和竞争加剧是开源过程中面临的两大主要挑战。比如,车企的操作系统等智能化技术开源后,对于非开源企业而言,相同的基础技术研发就失去了意义。所以,在这场技术比拼的较量中,谁跑得最快、实力最强,谁就很有可能成为智驾领域的“安卓”。
此外,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也是“开源”面临的重要挑战。智能汽车在运行过程中会收集大量的用户数据,包括位置信息、驾驶习惯、个人身份信息等,一旦这些数据被泄露或滥用,将对用户的隐私和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同时,开源软件的代码、数据集的应用信息,也增加了黑客攻击的风险。
对此,梁筱磊认为,在数据开源过程中,一方面要完善相关的法规标准,统一数据接口标准,加强相关源代码、数据保护;另一方面,无论是开源企业还是使用企业,都要强化依法保护核心技术的意识,尽可能通过合同来约定相关的权利义务,减少不必要的源代码、数据集等相关信息泄露。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