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CVC机构的代表,联想创投成立以来无论是在协同联想集团主营业务,还是开拓新业务领域等方面都做出了诸多成功的尝试。在联想创投董事总经理王光熙看来,国内CVC机构正在以越来越开放的姿态活跃在中国的风险投资市场,成为了创投领域新的第三级。
社保基金在此前十八年中的投资滚存收益达到了1万亿元,到底是怎么办到的?它的投资逻辑和偏好是怎样的?现在又有哪些新的变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他为我们分享了他的观点。
教育投资的机遇在哪里?如何体现中国当代教育投资机构应有的责任与担当?《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泓泽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铁,来看看他的见解。
对于赛富投资掌舵人阎焱来说,从事投资行业最大的回报和快乐,就是陪伴被投企业攻克难题走向成功,并让许许多多的人能够从项目中受益。
“事为先,人为重”——在用关键词来总结投资生涯时,君联资本总裁陈浩毫不犹豫说出了这句投资方法论。
在一波接一波的创业浪潮中,投资者争相押注。如何能在机遇与风险中找到一席之地?在洪泰基金创始人、洪泰资本控股董事长盛希泰的投资哲学中,“专注、专业、打通”是他的关键词。
“学海无涯”,是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给自己近二十年投资生涯定义的关键词。回顾走过的投资历程,邝子平坦言,“当年进这个行业,最吸引我的是在这个行业里面能够不断接触、学习新的东西,这一点上面没有让我失望。”
1月3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瑞幸咖啡联合创始人兼CMO杨飞进行了独家专访。
“见证、参与、推动、投资了中国一批最有活力的企业。同时,作为投资人,为管理团队、股东,创造了较好的收益。”信中利资本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汪潮涌用“翻天覆地”描述他所经历的中国创投行业20年的历程。
“起伏向上,有点像股票市场一样。”回顾中国创投行业走过的20年,永宣创投冯涛这样概括道。
和很多天使投资人一样,英诺创始合伙人李竹自己本身也是一个连续创业者,两次创业经历让他对于创业者的痛点更加感同身受。而他为投资生涯找的关键词是“成人达己”,即先成就创业者和合作伙伴。
提及当前的创投环境,曾任深圳创新投总裁并在2007年创立东方富海的陈玮坦言,2018年的资本寒冬比过往的任何一次都要冷,整个行业的募资难困境已经令越来越多的GP步履维艰。同时,他也提及,其实创投机构更需要加强投研的内功修炼,只有基金的专业化才有投资专业化,优化投资逻辑是为了提高投资的命中率。
两年前,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首只实体基金在深圳成立。时任深创投集团副总裁的施安平“砸掉自己的饭碗,下海管这只基金”。两年过去,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首只实体基金也交出了投资成绩单。
2015年以来,AI投资规模大幅度增长,成为资本关注的一大焦点。那么,这个行业的投资逻辑和未来发展是怎样的?软银中国管理合伙人宋安澜带来了他的分享。
在今年行业普遍反馈募资难的大环境下,一家机构展开了新医疗基金的募集。近日,其管理合伙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享了如何在产业的细分领域找到风口、如何为被投企业赋能等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