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纯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现在虽然募资难,但是这对行业、对投资、甚至对创业者都是有好处的,等于市场在帮助剔除不好的创业者和投资者”。另一方面,作为国内市场化运营规模最大的母基金合伙人,曾纯对于如何挑选GP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对行业来说也具有借鉴意义。
去年开始,AI(人工智能)“过热”的说法频频涌现,近期甚至出现了“AI寒冬论”。近日,光大控股董事总经理、新经济投资负责人艾渝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专访,分享了自己和团队对AI产业发展阶段、AI场景化赋能新经济的思考。
几乎是从去年底开始,“募资难”“募资寒冬”等在私募股权基金行业成了司空见惯的话题,今年起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处在业务一线的机构对此怎么看?他们对于市场有哪些最切身的感受?这个行业未来又会走向何方?《每日经济新闻》专访了伟高达创始合伙人季淳钧,来听听他的见解。
曾在中兴通讯有过10年工作经历、现任前海梧桐并购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谢闻栗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芯片领域在私募股权基金过去的投资当中,从来没真正意义上的成为热点,如果单从市场层面来看,问题主要集中在投资回报率不高、投资周期过长。
作为推动产业发展升级等重要作用的政府引导母基金,此前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未来,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发挥作用、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中金启元总经理肖枫分享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近期,芯片行业成为了投资热潮的焦点,不少机构都表达了自己态度和观点。今天,《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了国内规模最大的本土创投机构之一,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创投)副总裁蒋玉才,与他一起探讨芯片行业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