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着全球竞争格局,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产业赛道。打造“人工智能+”标杆城市,无锡底气来自哪里?
4月21日,蚂蚁集团宣布其华南数字运营中心、万里汇跨境贸易运营中心正式落户广州;3月31日,抖音集团斥资12.14亿元在广州拿地,将用于建设抖音华南创新基地;3月27日,小红书电商在广州召开“宝藏主理人计划·湾区服饰电商伙伴日”行业大会,并启动广东首个孵化中心。将三个项目放在一起,它们共同指向一个方向——电商。
深圳要打造“周末节假日畅游地”“出国旅游替代首选地”和“入境旅游第一站”。当“中国购”变成一种新的潮流,深圳独具优势的科技产品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旅游吸引物”。就像当年在国外淘奢侈品的中国消费者,有意发展科技旅游的深圳,能否也成为老外“进货”的首选地?
在十强省份中,湖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排名第一,出口增速排名第二,仅次于河南的42.2%,综合表现相当突出。
在外界期待中,丰田将“复制”特斯拉模式,成为中国汽车产业供应链上的第二个“超级鲶鱼”。这对刚刚失守汽车“第三城”的上海来说,无疑意义重大。
今年一季度外贸50强城市中,36座城市进出口总额实现增长,其中防城港(58.9%)、郑州(42%)、济南(22.6%)、东莞(21.2%)增速领跑。这也使得外贸格局进一步分化——上海超过深圳重回外贸第一城,东莞超越宁波晋级外贸第五城,金华超越厦门、青岛,而与此同时,福州和太原的排位却分别连退8位、7位。
目前,成都已聚集腾讯、西山居、育碧、完美世界等网络游戏相关企业超过7000家,游戏产业及相关收入近700亿元,游戏产业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约5万人,规模居全国第四位。这背后,既有四川、乃至成渝地区产业政策的“托举”,也离不开一大批科技公司对当地产业的参与和助力。
在外界看来,山东作为GDP即将迈上10万亿元台阶的经济大省,推动济青都市圈联动发展,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迫切需求和关键一招。
2024年被称为我国“低空经济元年”,2025年则被视为“规模化落地元年”。近日,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和省财政厅公布11个地区为浙江省低空经济“先飞区”试点,包括杭州市余杭区、宁波市鄞州区、温州市文成县+泰顺县等。当县域越来越多地走向台前,将给浙江带来什么?
空中公交时代正式开启!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按照江苏的规划,2025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1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8%,并将在评估“十四五”规划各项指标落实情况的基础上,启动编制《江苏省“十五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十五五”发展目标。
东北人口负增长由来已久。2015—2024年十年间,东北三省人口合计缩减超1100万人,相当于少了一个“哈尔滨”的人口规模。而在人口不断向中心城市集聚的大趋势下,“东北F4”沈阳、大连、哈尔滨、长春,能否引领东北走出人口困局?
随着黑龙江省发布统计公报,2024年东北三省常住人口变动情况均已揭晓——吉林常住人口为2317.31万人,比上年减少22.10万人;辽宁常住人口4155万人,较上年减少27万人;黑龙江常住总人口3029万人,较上一年减少33万人。如果把时间线拉长,2015年东北三省的常住人口数开始由增转降,十年间共缩减了近1250万人。
面对当下的特殊时刻,近段时间以来,各大外贸省市都动了起来——组织政企代表团赶赴中东欧、东南亚、南美新兴市场,谋划培育新的外贸增长极;出台外贸支持政策,拿出“真金白银”支持企业、行业、平台发展;部署更好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推动内外贸一体化……
2001年11月10日,卡塔尔多哈的一声“入世”槌响,标志着中国为期15年的艰难谈判终于落幕。这之后的20多年间,中国深度参与了全球化分工,不仅赢得“世界工厂”的称号,也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回过头去看,中国的外贸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又如何以多元化发展,寻找更大的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