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过去25年,中国外贸版图变化有多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16 23:59

    2001年11月10日,卡塔尔多哈的一声“入世”槌响,标志着中国为期15年的艰难谈判终于落幕。这之后的20多年间,中国深度参与了全球化分工,不仅赢得“世界工厂”的称号,也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回过头去看,中国的外贸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又如何以多元化发展,寻找更大的确定性?

    每经记者 唐俊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359408

    上周末,第五届消博会在海南开幕,同期还举办“投资中国·2025海南自由贸易港全球产业招商大会”;4月15日,“中国第一展”第137届广交会也如约而至,出口展参展企业首次突破3万家。

    面对关税战、贸易战阴霾,多场活动先后举行,再次表明中国坚持开放的决心。

    就在几天前,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30周年纪念活动上,多位与会代表指出,当前全球贸易正面临单边关税壁垒和不确定性加剧的挑战,呼吁国际社会坚定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

    时间回到2001年11月10日,卡塔尔多哈的一声“入世”槌响,标志着中国为期15年的艰难谈判终于落幕。时任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在当时的发言中说,“它(中国加入WTO)必将对新世纪的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事实也的确如此。这之后的20多年间,中国深度参与了全球化分工,不仅赢得“世界工厂”的称号,也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回过头去看,中国的外贸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又如何以多元化发展,寻找更大的确定性?

    市场变化

    回顾过去25年的出口数据,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变化趋势。

    这其中,有3个时间节点值得关注——2000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前一年),2017年(特朗普在2018年发起贸易战的前一年),以及刚刚过去的2024年。

    25年间,中国的进出口额大幅上涨,其中出口从2000年的2492.03亿美元(按当年平均汇率约合2.07万亿元人民币),上涨至2024年的25.46万亿元。

    金额绝对值是一方面,不同地区出口占总出口的比例,更能反映出口结构的变化。

    亚洲一直是中国出口占比最大的地区,2000年时占比达到53%,但是现在比例有所下降,降低了4.88个百分点。其中最主要的影响来自日本,中国对日出口绝对值在上涨,但占总出口的比例从16.72%(2000年)降低到了4.25%(2024年)。

    但在亚洲,中国对东盟的出口比例在增加,已占到对亚洲出口的1/3左右。

    相反,中国对北美洲的出口比例呈下降趋势,2000年为22.18%,2017年为20.37%,2024年为15.98%。这其中,主要是因为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比例在降低。

    实际上,美国于2018年开启对华贸易战之前,中国对美出口比例就已经比加入世贸组织前更低了。2000年时,这一比例为20.91%,2017年降至18.98%,下降了2个百分点左右。

    2018年后,这一比例下降的趋势加快,到2024年为14.67%,6年时间下降了4.31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去年与加入世贸组织之前相比,中国对美出口比例已经下降了6.24个百分点。

    而同期,中国对欧洲、拉丁美洲、非洲、大洋洲以及亚洲东盟的出口比例均在上涨,其中欧洲和拉丁美洲均上涨了2个百分点左右,东盟更是上涨了4.8个百分点。

    换句话说,虽然美国仍是重要的贸易伙伴,但中国对美出口依赖度正在下降,更多产品去往了欧洲以及其他新兴市场。

    分国家和地区看,2017年到2024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比例下降最多,越南上涨最多,其他上涨较多的还包括俄罗斯、马来西亚、墨西哥、巴西、泰国、沙特阿拉伯等。

    中国第一外贸大省广东的变化是典型代表。2017年到2023年,广东对越南的出口比例上涨1.34个百分点,是增长最多的国家。反之,广东对美国的出口比例降低了1.16个百分点,属于下降最多的国家或地区之一。

    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占中国进出口的比重首次超过了50%;拉美、非洲、中亚五国、中东欧等国家和地区市场对中国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近6成。

    值得一提的是,东盟在2019年超过美国、在2020年超过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并且中国与东盟已连续5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

    近日,中国与越南签署产供链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充分发挥双边机制作用,鼓励两国企业通过贸易、投资、技术合作等方式加强多领域产供链合作。

    商品结构

    除了出口目的地变化,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也在发生显著变化。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40989

    2000年时,中国出口商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当年仅服装类产品的出口额就占到总出口额的12%左右。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重庆市前市长黄奇帆近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提到,即使在2010年,中国出口产品的70%以上仍是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和轻工产品,比如塑料、家具、服装、鞋帽等。

    黄奇帆表示,最近十年,中国制造产品出口出现结构性变化,2024年出口产品中,90%是资本密集的装备类、电子类产品。

    城市进化论根据海关总署数据计算分析,2024年,中国出口的服装及衣着附件金额占总出口的比例,已下降至4.45%,出口玩具金额的比例也仅有2000年的一半。

    数据映射到现实世界:十几年前,很多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到沿海地区务工,就是到厂里做衣服或玩具;渐渐地,这一场景变成了新青年到富士康、京东方等工厂生产电子设备。

    2000年时,海关统计的出口商品中还没有“手机”这个条目,2024年中国出口了8亿多台手机。2000年时,中国出口汽车和汽车底盘仅2万余辆,而2024年达到了641万辆。

    这期间,广东、浙江等沿海外贸大省逐步实现产业和技术升级,工厂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产业能级也越来越高。沿海地区的变化传导到内陆地区,一些中西部城市晋升为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

    现在,以电动汽车、光伏、锂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正成为出口新兴力量。2023年,“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已突破万亿大关。

    区域版图

    对外,出口目的地和商品类型更加多元化;内部来看,各个省份出口份额也在变化。

    一个明显趋势是,长三角地区出口份额不断上升,部分中西部省份虽地处内陆,但出口份额也在上升。

    广东仍是中国第一出口大省,且出口额保持上涨趋势,但其所占比例已经明显下降。2000年时,广东出口占全国出口比例超过1/3,去年已降至约1/4。

    与之相比,位于长三角的浙江和江苏,过去25年出口份额明显提升,其中浙江出口份额由7.80%升至15.34%,江苏从10.34%升至14.35%,分别是上涨幅度第一和第二的省份。

    根据城市进化论此前分析,多种因素造就了上述差异。

    大湾区的外向型经济高度依赖国际市场,与港澳地区、东南亚紧密联系,而长三角的开放型经济模式既面向国际市场,又与国内市场紧密结合,实现了内需与外需的平衡。

    另外,广东乘改革开放先机,率先享受了外贸增长的红利,但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长三角地区快马赶上。

    部分中西部省份则凭借基础条件及自身努力,也在出口市场中赢得了更多份额。过去25年,出口份额涨幅前10省份中,有7个都是中西部省份,依次分别是四川、重庆、河南、安徽、广西、湖北及新疆。

    具体到城市,中国入世20年,郑州、成都、重庆也是进出口额增长倍数最高的三个城市。

    这些地方发展出口,离不开日益完善的立体交通网络——成都和郑州的航空运输发达,广西拥有面向东盟的北部湾港,湖北水运可直通长江出海口,中欧班列从新疆直接出境。

    不断加密的对外交通网络,也象征着更深层次的含义,即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世贸组织前副总干事易小准曾评价,“入世已被证明是中国和现代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经济事件之一,它为中国和世界创造了一个双赢的结果。”

    不久前,社交媒体上热转“一支铅笔”的视频。视频中,已故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手持铅笔,通过分析制造一支简单木制铅笔的材料来源,解释了全球产业链分工合作的好处。

    一支铅笔,足以看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在全球保护主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中国仍将始终以开放姿态为全球经济注入稳定性,锻造自身,也惠及世界。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城市24小时 | 首次发布,这个经济大省第一县要“升级”了

    下一篇

    “三年又三年”,承诺延期遭反对 海南发展控股股东:标的不可避免面临亏损,在想方设法破局 | 直击一场2160名中小股东参与的股东会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