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标普将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及其子公司吉利汽车的评级展望上调为“稳定”。标普认为,吉利产品矩阵持续优化,未来将巩固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地位,且将发挥规模和成本优势,提升盈利能力,改善现金流和杠杆率。标普预测,未来两年吉利控股集团息税前利润率有望提升,债务对息税前利润也将下降。2024年,吉利控股集团全球总销量达333.7万辆,同比增长约22%。在《台州宣言》指引下,吉利控股集团力争到2027年实现整车销量超500万台。
1月14日,重庆监管局发布通知,要求相关金融机构推进汽车贷款业务“高息高返”整改。“高息高返”即金融机构以高额佣金吸引汽车经销商合作,经销商则可获高额返点补贴车价。通知发布后,各金融机构对此要求和执行力度尚不一致。目前,“可提前还款”成销售话术标配,监管已注意到此类问题。整顿“高息高返”现象将倒逼汽车金融行业规范化发展,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
1月21日晚,赛力斯发布2024年年报业绩预盈公告,预计营收1442亿至1467亿元,净利润55亿至60亿元,实现扭亏为盈。其盈利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问界M8预计4月上市,有望复制M9成功经验。此外,赛力斯收购龙盛新能源100%股权事项获上交所审核通过,该交易完成后,赛力斯将获得超级工厂的所有权,资产负债率和经营性现金流有望改善。
近日,华为与江淮合作的首款车型尊界S800迎来新进展。尊界门店销售专项招聘已启动,岗位包括销售经理、顾问、主管及交付专家等,分布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地,月薪资可达40K~50K,任职要求有3~5年以上豪华品牌汽车管理经验。尊界对授权门店要求也高于鸿蒙智行其他品牌,基础条件是经营鸿蒙智行用户中心,且门店面积超8000平方米。尊界S800预售价为100万~150万元,于2024年11月26日亮相,有望于3月首次发布内饰设计。
1月21日晚,宁德时代(300750.SZ)披露了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560亿元至3660亿元,同比下降11.2%~8.7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490亿元至530亿元,同比增长11.1%~2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440亿元至470亿元,同比增长9.75%~17.23%。
近日,据路透社报道,多家中国上市汽车公司有意收购部分计划被关闭的大众德国汽车工厂。大众汽车集团因电动化转型压力,处境不佳,去年全球销量下降,其旗下的德累斯顿和奥斯纳布吕克工厂将分别于2025年和2027年停止生产。大众汽车集团称会为工厂寻找持续用途,有银行家表示出售工厂可能更划算。同时,许多中国汽车制造商为规避欧盟关税,正在欧洲寻找本土化生产机会。上汽集团等几家与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有深度合作的中国汽车制造商有望成为潜在买家,上汽集团此前曾表示欧洲市场销量超10万辆就会考虑在当地设厂,目前相关工作仍在推进中。此外,德国大选后新政府对中国的立场也可能影响中国车企的投资决策。
1月17日,商务部等8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五大事项:扩大报废更新支持范围、优化补贴审核流程、完善置换补贴标准、落实资金支持政策及加强监督管理。此次政策将国四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和部分新能源汽车纳入补贴范围,鼓励消费者报废旧车并购买新能源或低排量燃油新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贴,最高可达2万元。政策覆盖全年,预计2025年报废更新车辆达330万至350万辆,置换更新车辆达700万至800万辆,总规模超千万辆。补贴资金实行央地共担,分地区确定具体比例,确保政策平稳过渡。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预测,2025年中国汽车总销量将达3290万辆,同比增长4.7%。这一政策旨在稳定市场预期,避免政策“断档”,进一步释放汽车消费需求。
2024年,上汽通用经历发展史上最艰难一年,新任管理团队提出“四大战役”,进行多维度全面优化。12月终端月销量创出去年月销新高,并实现环比六连涨。别克GL8家族和凯迪拉克品牌销量增长,第四季度利润回正。近期,上汽通用还进行了新一波经销商授权。2025年起,上汽通用汽车所有本土新能源车型将基于全新一代超级融合整车架构打造。2025年,上汽通用汽车将迎来智能化转型重大突破,目标是跻身行业智能化第一梯队,吹响合资车企反攻号角,成为合资2.0时代领头羊。
2025年初,东风本田人事变动,崔志峰、勾天生等获任新职。此前,东风本田销量自2020年起持续下滑,利润受挤压,还关停部分产能并裁员。2025年车市竞争激烈,“价格战”继续,东风本田将推出更多电动化、智能化产品,如烨S7等,其能否满足市场需求成扭转局势关键。此外,合资车企普遍面临压力,电动化转型是其突破关键。
日前,广汽集团宣布将在集团管理干部中推行竞聘上岗,并全面实施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此次改革依据相关规定,是广汽集团三年“番禺行动”的最新举措。竞聘工作旨在选拔符合现代企业需求的管理人才,提高企业整体效率和效益。广汽集团在人才聘用方面的改革早已开启,2018年实施职业经理人改革试点,2022年启动新一届职业经理人选聘,并将改革推广到投资企业。自三年“番禺行动”发布以来,广汽集团已采取一系列举措推进一体化改革。
2024年,国内豪华车市场承压,部分车企动作变形。沃尔沃汽车却实现全球销量76.3万辆,同比增长8%,中国市场销量15.6万辆,市占率提升。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袁小林称,盈利是根本责任,品牌塑造关键在于“安全”。沃尔沃将全面推进新能源战略,2025年推出多款新车,包括纯电和插混车型,经典车型矩阵也将全面升级。
近日,丰田中国宣布雷克萨斯中国执行副总经理李晖升任总经理,这是丰田入华以来首次由非日本籍出任总经理。2024年,丰田在华销量下滑,其他外资车企也面临挑战,如大众、本田等。外资品牌销量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新能源转型缓慢,而部分主流合资车企已通过新能源汽车加速转型找到“止跌”办法。此外,智能化成为下一步重点,不少合资车企在加速新产品上市步伐的同时,也在加大智能化的投入。
1月14日,长城汽车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净利润同比大增。其业绩增长得益于海外市场和新能源车板块,海外销量增长迅猛,新能源车销量也持续攀升。坦克品牌销量增速最高,越野场景分级标准的发布巩固了其越野车市场优势。此外,长城汽车还将推出超豪华品牌,已申请相关商标并进行前期准备。
2024年,奔驰在中国市场有着诸多纷乱的传闻,如退出电动化、电动车是“杂牌车”、经销商批量退网等。面对传闻,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建军及重要业务管理层进行了回应,展示了其在电动化转型、技术实力和经销商网络等方面的成果。奔驰通过守住核心豪华和高端豪华矩阵两大基本盘,在安全和智能化领域发力,完成了高质量业务操盘。未来,奔驰将继续发挥本土协同效益,推进产品智能化升级,简化产品品类,优化经销商网络,并进行产品拓展。
1月14日晚,大众汽车集团发布数据,2024年全球交付量约903万辆,中国市场交付约292.8万辆,同比下降9.5%。集团董事长贝瑞德称,2024年是“转型”之年,取得重要进展,目标是到2030年在华年销400万辆。他表示,2025年起将全面迈入战略成果交付阶段,2026年起转型成效将全面展现。对于中国市场“价格战”,贝瑞德认为2025年将延续甚至加剧,大众已做好准备,且盈利水平是首要考量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