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广策认为,药明生物股价大跌,只是整个医药行业不景气的个体表现。药明生物是目前行业中体量最大的CMO公司,它的业绩增长指引放缓、订单项目数量下降,体现出整个行业的不景气。◎在采访中,大家都对CRO行业的短期表现表达了不同程度的担忧。一位投资人士直接说,“CXO”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过去几年企业都有钱扩产,导致产能过剩、价格太卷,后面出清还不知什么时候。
◎围绕今天二级市场上CXO板块遭遇的全线重挫,《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多位行业知名分析师。有分析师向记者表示,对市场产生这么大反应很是不解,只能“苦笑”。
◎《告知书》显示,广东证监局拟决定对*ST太安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420万元罚款,并对实控人柯少彬给予警告,并处以500万元罚款,其他相关责任人也被处罚。
◎2021年,阿斯利康中国东部区域总部落户杭州拱墅区。阿斯利康中国总经理赖明隆在本届数贸会期间表示:“浙江具有数字经济的领先优势,而杭州更在生物医药领域形成了显著的产业特色,为我们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数字医疗创新生态圈提供了强大支持。”
◎王晓东表示,以前跨国药企新药研发的受众基本只有10亿人,受众主要在欧美发达国家;在中国本土药企新药研发做起来之前,创新药在国内的受众也只是一小部分人,很多中国人都用不起跨国药企的创新药。对于目前创新药的资本寒冬,他认为,创新药“寒冬”之后会是“春天”,但biotech(生物科技)公司需要先活下来。
◎药明合联CEO李锦才在受访时表示,ADC赛道的竞争才刚开始,中国企业处于世界第一梯队。偶联药可以避免PD-1市场类似的内卷,除了最传统的肿瘤领域,还可以应用到更多疾病领域。不过,未来的市场空间还需要越来越多药物在临床得到验证,激发更大的热情。
◎中国有一个庞大的慢性病群体,慢病管理的主动性、依从性也不够,如果能在家里进行科学的心肺康复、并有专业医生远程指导,可以帮助当下卫生系统以更广阔的路径来解决慢病问题、健康管理问题,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居民幸福感。
◎有机构认为,未来能自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中药注射液有望陆续解除限制,中药注射液的医保解限将成为一种趋势;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中药注射液的发展时间较短,未来要走的路很长,针对安全问题要从研发、临床等路径彻查原因,改进相关工艺。
◎“我们希望的是看到更多药厂能够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实现透明度。”Veeva中国区总经理丁晓枫认为,一旦将监管和合规领域的规则纳入软件的体系中进行约束,就可以避免人为犯错的可能。◎丁晓枫认为,在过去两三年,推动创新药出海已经成为中国头部药企非常重要的使命,“不光要在中国商业化,还要进入到更广阔的全球性市场”。他同时强调,当国产创新药进入到全球市场时,本土药企需要洞察原来并不熟悉的市场来获取数据。
◎终止投资后,谁来接盘?根据此前披露,凯美克所持有的百迪生物30%股权的受让方将为戴龙,其将向百迪生物提供4000万元借款,用于退还凯美克的投资款。同时,待凯美克原对外投资终止后,戴龙将以受让老股及增资的方式收购百迪生物股权。
◎中国经济潜力巨大、产业结构加速转型,给各国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机遇,这也坚定了包括拜耳在内的在华外资企业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和决心。
◎今年辉瑞罕见病将在进博会舞台上提出的“双维达标”的理念是对罕见病“用得对”的印证。这一目标将临床诊疗的重点放到常被患者、照料者忽视的隐匿出血上面,强调对血友病患者关节的最大化保护。
10月30日盘后,同仁堂(600085.SH,股价52.98元,市值726.6亿元)发布2023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37.21亿元,同比增长25.88%;归母净利润为13.91亿元,同比增长38.67%。其中,第三季度公司...
10月30日盘后,康希诺发布2023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收入1.76亿元,同比减少75.17%;归母净利润为-9.85亿元,亏损同比扩大107.63%。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1.50亿元,同比增长92.93%,归母净利润为-...
◎一项大型国际调研的数据表明,社会对医美治疗的接受度在提高,而对医美治疗的个性化要求也非常重要。在这一报告中,近七成受访者赞同,拥有独特的外貌对他们来说很重要,而个性化是决定美丽的最重要因素。◎低依赖度的治疗或许能够成为消费者首次涉足医美领域所迈出的第一步。这些针对面部和身体更加短效、局部的治疗能够降低消费者的心理压力,同时也更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