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8日,默沙东宣布,佳达修®——四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酿酒酵母)的多项新适应证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批准,适用于9~26岁男性接种。本次新适应证的获批,标志着佳达修®成为中国境内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可适用于男性的HPV疫苗,HPV疫苗在华第一次覆盖了男性群体。
1月20日,康诺亚和诺诚健华联合宣布,两家公司及其合资公司与Prolium达成许可合作,授权Prolium开发和商业化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ICP-B02。根据协议,双方将平分1750万美元首付款,并有权获得最高5.025亿美元的额外里程碑付款。ICP-B02由诺诚健华和康诺亚联合开发,目前正在中国进行1/2期临床试验。
润达医疗预计2024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291万~5149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同比减少81.16%~84.30%,同期扣非后净利润预计为2197万~2636万元,同比减少82.36%~85.29%。润达医疗解释称,2024年公司销售收入不及预期,此外,终端客户的应收账款回款周期延长。
1月17日晚间,百奥泰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预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5.8亿元至-4.2亿元。营业成本及销售费用随营收增长而增加,研发费用持续高额投入,导致亏损同比有所扩大。面对生物类似药可能面临的集采,百奥泰认为这对公司是积极的,因为其自主研发的药品具备足够的产能以应对市场需求变化。
1月14日,礼来股价大跌,市值一夜蒸发500亿美元。其股价下跌与2024年全年业绩预期及肠促胰素预测偏差有关。礼来连续两个季度业绩指引不如预期,此前已下调全年业绩最高预期,市值曾跌去近千亿美元。不过,礼来预计2025年全年收入将实现超30%增长,除增加替尔泊肽产能外,还将有新药上市,且已采取激励手段扩大该药可及性。
1月16日午后,信达生物(HK01801)股价最大跌幅超过14%。消息面上,两天前安徽省医疗保障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部署了2025年全省医保工作,其中提到“牵头全国生物药品联盟集采”。生物药品因其复杂的结构和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备受关注,尤其是在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信达生物回应称公司业务正常,未受任何影响,但对集采传言的具体原因并不清楚。
1月15日晚间,人福医药公告称,招商创科拟投资118亿元参与当代科技重整,分三步控制当代科技所持有人福医药23.70%股权对应的表决权,成为新控股股东。招商创科实际控制人为招商局集团,是一家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当代科技曾是湖北明星企业,2022年4月出现债务风险,2024年9月底法院受理其重整。
“环形隧道”PET/CT是将PET和CT结合在一起,扫描时同时进行PET显像和CT显像,并由工作站将两种图像融合到一起,被称为“查癌神器”。2002年,山东省立医院购入全国首台PET/CT,就已花费几千万元。目前,PET/CT仍是国内医院最贵的采购项目之一,但它的价格似乎还要抬高——有厂商觉得它可以更长。数倍于短轴PET/CT的价格,国内医院会买单吗?
1月13日,先声药业集团旗下抗肿瘤创新药公司先声再明宣布,与全球制药公司艾伯维达成开发许可选择协议,涉及正在中美两国进行临床I期研究的多发性骨髓瘤(MM)候选药物SIM0500。SIM0500是一款人源化的GPRC5D-BCMA-CD3三特异性抗体,由先声再明自主研发,已获美国FDA快速通道资格。根据协议,先声再明将从艾伯维获得首付款及最高10.55亿美元的选择性权益和里程碑付款。
1月14日,百济神州发布公告,公司预计将实现2025年全年经营利润为正,即营业收入大于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研发费用之和。同日,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证明了中国创新药企业可以依靠产品商业化实现盈利,这对中国创新药产业有具体的现实意义。
1月13日,三生制药发布公告,称附属公司沈阳三生及其附属公司与映恩生物就HER2ADC药物DB-1303达成合作协议。协议约定,沈阳三生将获得映恩生物开发的HER2ADC(抗体药物偶联物)药物DB-1303多个适应症在内地、香港和澳门的商业化权利。沈阳三生将根据协议约定,向映恩生物支付首付款2500万美元以及至高4200万美元的研发及销售里程碑付款。
近日,*ST大药(原简称大理药业)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预亏公告,基本锁定财务类强制退市。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规定,若公司连续两个会计年度触及财务类强制退市情形,将终止其股票上市。2024年,*ST大药预计利润总额为﹣2600万元至﹣3200万元,净利润为﹣3000万元至﹣3600万元,营业收入扣除无关业务后低于3亿元。亏损主要原因在于,主要产品醒脑静注射液销售价格大幅下降61.05%,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
1月3日,嘉应制药发布首次回购公告,称当天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100万股,成交总金额704万元。嘉应制药是一家老牌医药企业,过去几年面临不小动荡,业绩波动较大。2024年7月,养天和成为嘉应制药第二大股东,一个月后,养天和董事长李能被选举为嘉应制药董事长。李能希望通过回购股票、接受机构投资者调研等方式,让外界看到新一届董事会给嘉应制药带来的变化。
2024年的医疗器械市场经历了一段“蛰伏期”。多家药械企业岁末年初接受机构调研时均表示,对2025年国内市场复苏持乐观态度。如医学影像设备龙头联影医疗就在1月10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多家医院已启动采购公示并进入招标阶段,整体进程正规范加速推进。”
近日,礼来公司宣布替尔泊肽注射液正式于国内上市。作为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的竞品,二者虽靶点略有区别,但作用机制类似且主要适应症重合。替尔泊肽在减重方面更强调降低脂肪含量的功效,目前替尔泊肽售价较高,而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已逐步回到正常价位。替尔泊肽的铺货速度跟上后,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态势才会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