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部分制造业企业而言,“人口红利”优势将会逐步衰减,劳动力供给增速下降、成本提升,整体经济进入了生产要素成本周期性上升的阶段。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在供求不平衡的推动下逐步回补,工业企业部门的利润有可能越变越薄。
近期决策层也在多个场合提及房地产高库存,多种信息表明,楼市去库存正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的重要工作。那么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房地产去库存该如何发力?
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到远在菲律宾召开的APEC会议,再到“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供给侧改革”在高层讲话中的频繁出现,暗示着中央经济治理思路的重大转变,也让新供给学派成了经济学家口中的热词。
现有的农业小规模生产、副业化和老年化已开始影响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阻碍农业现代化进程,导致农民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下降,妨碍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这也意味着,“十三五”期间中国将把实现可持续增长、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政策着力点放到打破各种障碍、释放经济增长的活力、提高潜在增长率的“供给端”上来。
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抓住了当前问题的重点,又全面均衡。可以预期未来经济工作的侧重点、发力点有所变化,将更加注重长远可持续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好生僻的一个词,其实也就是换个角度看经济。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的概念,大家耳熟能详,但这都是在“需求侧”角度下提出。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看来要在“供给侧”上做文章了。那么何为“供给侧”?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对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
只有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明显提高,才能改变过去在“土地城镇化”的模式下,农民工只能在城里打工,无法进行投资和大额消费的状况。并真正实现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作为城市生活消费和投资的基本单元,充分发挥“城镇化是最大内需”的功效。
百度和中信都急需在互联网金融上有所突破,但直销银行并不是什么神秘的新概念,可以说面向普通用户的零售金融市场,正在逐渐进入到抛弃噱头比拼实力的“重剑无锋”阶段。
维护A股市场稳定,防止股市动荡再次发生,关键是要防止股市局部投机泡沫再起。
基于这样的背景,新一轮电力改革要想取得突破,就必须将电力系统的闭环按照市场化要求分化,使其符合市场规律。按照已经透露出来的信息,本轮改革显然要比前几次深入得多,如售电侧改革,就有许多具体可行的操作规程和要求。
不难看出,PPP模式作为新形势下解决公共服务融资难的一种重要途径,正成为缓解政府债务压力和拉动投资的重要出路。不过,PPP项目落地难,也让社会资本存在着一定的观望情绪。
用税收鼓励政策将住房界定为消费品之后,房地产市场才能够逐渐转型——由投资主导的市场转型消费为主导的市场。
在笔者看来,IMF对于人民币加入SDR的评估报告及拉加德的表态,显示人民币加入SDR已无技术障碍,预计30日执董会通过人民币加入SDR几无悬念。
市场恰恰不会因为你多看了几本书,懂得了一些投资的技巧,做了一个理性的投资人就能够成功规避损失。投资者承受的市场非正常波动下的损失,要远远大于投资技巧方面缺失所带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