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8月初,自贸试验区搜索指数周榜上线至今,共推出20期榜单(含本期)。根据已有的榜单排位数据分析,上海自贸区受关注度当仁不让,20期榜单无一例外,均占据榜首位置,紧随其后的是天津自贸区。比起稳坐榜单冠亚军的上海和天津两个自贸区,榜单季军成了其余9个自贸区的“必争之地”,其中重庆自贸区14次成功入围榜单前三,福建自贸区4次入围,河南自贸区和浙江自贸区各一次。
本周,上海、天津、重庆自贸区“三足鼎立”的态势进一步稳固。剩余8个自贸区的排位竞争显得较为激烈。其中,湖北自贸区从上周的末尾一跃而起,排名前进7位,成为榜单第4名。而造成指数异常上升的原因正是12月11日至12日,李克强总理在湖北自贸区考察。
本周重庆自贸区在搜索指数排行榜上排名第三位。据统计,这已经是重庆自贸区连续六周蝉联自贸区搜索指数榜季军,与上海自贸区、天津自贸区一起,逐渐形成了榜单上的“三足鼎立”之势。在重庆自贸区的总体方案中提到,要努力为新形势下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为“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打好坚实基础。本周,在重庆举行的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招商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中,春秋航空飞机融资租赁等62个内陆开放项目签约,金额达1147.85亿元。当日的项目包括联手重庆银行、德国商业银行、建设银行等境内外银行,探索基于陆上运输、多式联运的融资规则,着力打造陆路贸易新规则。
本周,重庆自贸区“守擂”成功,再次拿到榜单季军。但从整体搜索指数来看,并不出彩,较上周下滑4%,具体指数为189。本周重庆自贸区的“大事件”与知识产权相关。近日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和重庆市自贸试验区办公室出台《加强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到,重庆将设立重庆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网上服务专区,并制定自贸试验区各片区重点发展产业专利布局规划。
本周搜索指数排行榜整体指数表现不佳,但个别自贸区仍然出现了小幅度的上涨。作为第二批挂牌的自贸试验区,天津自贸区搜索指数罕见破三,达到306,整体搜索指数环比增长了7%,通过新闻梳理,记者发现,天津自贸区的指数增长点体现在一个关键词身上,那就是内资租赁。日前,天津自贸试验区第七批内资融资租赁试点21家企业确认,官方统计,截至目前,天津自贸区确认的内资融资租赁试点企业已达60家。
11月13日,有媒体报道称,上海市已将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方案报送至国家有关部委征求意见。受此消息影响,经历上周高达17%的下滑后,本周上海自贸区搜索指数回升,再度逼近1000大关,稳坐榜单冠军。目前消息来看,自由贸易港可能在沿海地区先行先试,这并不意味着内陆地区只能观望等待,眼下陕西、四川等自贸区都提出要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一旦政策落实,意味着内陆自贸区下一个指数增长点到来。
作为榜单季军强有力的竞争者,河南自贸区本周排名第四位,整体搜索指数199。本周,河南省政府办公厅针对河南自贸区建设出台的六个文件,包括《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重大改革专项总体方案》,以及政务服务体系、监管服务体系、金融服务体系、法律服务体系和多式联运服务体系五大建设专项方案。将要打造要打造政务服务“一张网”,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建立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综合服务平台。
本周,“自由贸易港”热度暂退,上海自贸区和浙江自贸区的整体搜索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重庆自贸区凭借36条金融创新举措,在暂别一周之后,重回搜索指数榜单三甲。据了解,此次的36条措施旨在大力支持重庆自贸试验区建设,促进重庆更好地融入国际金融市场,加快建设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
十九大报告提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给上海自贸区概念板块点了一把火,吸引了网民对此类题材股的关注。此后,上海自贸区的整体搜索指数成倍增长,本周更是突破1000大关,达到1364。无独有偶,10月26日,商务部发言人高峰透露,浙江自贸试验区,制定了初步建成自由贸易港区先行区的发展目标,对接国际标准,推动以油品为核心的国际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与此同时,浙江自贸区概念股拉升,宁波海运上涨超过6%,宁波港上涨逾3%。本周浙江自贸区榜单排名前进七位,一路逆袭,首次进入榜单前三甲。
政策性的利好消息一直是左右榜单排名的关键因素之一。此次,十九大报告强调“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引起了多方的关注,上海、福建等相关自贸区搜索指数大幅度上涨。以上海自贸区为例,上海自贸区本周迎来数期榜单的最高纪录,整体搜索指数达到999,超过排在第二位的天津自贸区三倍有余。
中国自贸试验区搜索指数排行榜迎来第十期榜单,上海自贸区的整体搜索指数高达674,获得榜单首位,与紧随其后的天津自贸区拉开一倍以上的差距。此外,重庆自贸区守位成功,蝉联榜单前三。本周,上海自贸区推出了自贸区制度创新“第一”系列专题报道,将全国第一张非特化妆品备案、第一份负面清单、第一家外资认证机构等“第一”案例进行综合报道,引起了高度的关注。
据统计,有三家上市公司注册地在辽宁自贸区范围内,分别是大连港、机器人和大连电瓷。大连港是辽宁省最大的港航企业,总资产超过300亿元人民币。大连电瓷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绝缘子研发制造,是中国唯一一家同时具备特高压瓷绝缘子和特高压复合绝缘子研发制造能力的厂家。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隶属中国科学院,以机器人技术为核心,是致力于全智能产品及服务的高科技企业。
截至8月31日,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发布完毕,据不完全统计,在广东自贸区注册并在A股上市的企业合计6家。总资产规模超两百亿元的有3家,其中超过两千亿元的有1家,其余上市公司距离百亿资产规模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根据广东自贸试验区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5月,广东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16万余家,位居前2批4个自贸试验区第1位,超过广东自贸试验区设立之前历年注册企业的总和。
据统计,注册地在福建自贸区内的上市公司共有4家,从行业分布上来看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物流行业。在4家上市公司中,象屿股份以478.21亿元高居总资产排名榜首,该公司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长率达到58.42%,获评2017年《财富》中国500强第57位。
目前注册在天津自贸区的上市公司共8家,均集中在机场片区,分属于4个行业。经记者梳理发现,这8家上市公司总资产均过亿,其中,在天津自贸区特有的港口区位优势下,有与港口相关业务的天海投资、天津港、海油工程总资产排在前3。此外,从净利润排名来看,港口优势依然明显,2017年上半年天津港以7.64亿元净利润占据榜首,海油工程1.97亿位居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