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省份四川成了进口大户?
上海市市长龚正近日在采访中提到,上海将加快打造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汽车产业是其中之一。在这之中,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应是重中之重,按照“单车智能为基础,车路云协同为关键支撑”技术路线,上海正在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以技术引领,一个新的上海汽车产业,或许正在到来。
过去多年,浙江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短板,就是高水平大学除了浙江大学出现明显断层。“钱塘大学”的到来,意味着浙江高教强省建设有望再次落下重要一子。
1月18日,海关总署公布了各地进出口具体情况:先来看总量,万亿外贸大市共有七座,其中,深圳外贸超过上海,重返外贸第一城;宁波超过东莞,新晋为外贸第五城。万亿之外,青岛突破新台阶,和厦门同处9000亿量级。金华后来居上,连超杭州、天津,挺进前十。再来看增速,深圳、金华、成都、宁波四城成为增速“黑马”,增速均超过10%,相较之下,佛山、南京、厦门等五座城市出现负增长,其中,佛山增速为-16.2%,是外贸TOP20城中,唯一一座增速下降超过10%的城市。
万亿城市2024年外贸数据排名
31省份2024年外贸数据排名
超越天津之后,宁波的下一个追赶目标,是GDP排在全国第十位的南京。早在2021年,宁波就定下“奋力实现2025年GDP总量破2万亿、进入全国前10名的目标”。此前,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周红波坦言,“面临‘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激烈竞争态势,南京争先进位的压力不断增大”。
去年9月至今,长三角已有南京、杭州、宁波、合肥、苏州、无锡及常州7座城市首版国土空间总规获国务院批复。根据批复信息,宁波、合肥、无锡、常州均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最强地级市”苏州则与南京、杭州两个省会城市并列,同为“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深圳此前提出,大力支持重点产业、重点产品、重点集群、重点企业加快乃至超常规发展,形成全市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新支柱新动能。去年10月,深圳三个重点产业办公室同步亮相,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和人工智能产业的“优先级”被提升到最高级别,显示出推进产业发展的决心。
1月20日,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成都开幕,省长施小琳代表省人民政府作工作报告。报告回顾了2024年的重点工作,并给2025年工作划重点。从成绩看,2024年预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7%,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经济总量超过6.4万亿元,保持全国第5位。从目标看,今年预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成都并不缺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尤其是生物医药和航空航天两大产业,已形成特色优势,这两个产业去年正式入围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队”,具备代表国家参与世界竞争的能力。建议成都在已有基础之上加力加效,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园区为切入口,培育形成新的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坐实“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70城房价2024年12月涨跌排名
2025年31省份GDP增速目标出齐了
沿着小红书这座赛博版“中美跨海大桥”,中美网友从“交猫税”破冰,飞快进入“对账”、帮做作业、学中文、学做菜模式……这波流量能持续多久尚未可知,但对城市来说,将它作为一次对外传播“试水”的机会,似乎也未尝不可。
今年的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两次点到“三文鱼”,并进一步明确打造这一特色单品全国集散中心的任务。不少代表委员感叹,四川外贸重回“万亿俱乐部”背后,需要如此多具象化的产品和精细化的改革做支撑,而全方位推进四川开放发展,势必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三文鱼”恰恰是可以“搅动”全局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