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黄石港“晋级”,湖北过亿吨大港增至4个,分别是:武汉港(1.42亿吨)、宜昌港(1.49亿吨)、黄冈港(1.99亿吨)、黄石港(1.03亿吨)。此外,荆州港货物吞吐量达到9023万吨,有望在2025年突破1亿吨大关。
湾区遇上内陆开放高地 什么信号?
金霞表示,科技型企业作为科技金融的服务主体,资金需求非常大,但创新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也面临跟传统金融支持偏好和风控要求不太吻合的地方。她建议,探索成立包含政府引导基金、银行、保险、担保公司、投资机构等共同参与的科技金融创新联合体,推动科技、金融和数据三大核心生产要素高效融合。
2024年,安徽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8648.5亿元,外贸规模突破8600亿元,创历史新高,进出口总值在全国位居第九位、在中部位居第1位,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其中,汽车出口95.4万辆,出口量位居全国第一位,增长30.8%;价值961.4亿元,增长34.5%,对安徽出口增长贡献率达43.5%。
近年来,宁波与东莞的“外贸第五城”之争颇为激烈。2015年,东莞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同期宁波进出口规模还在6000亿元,两者差距明显。此后,宁波一路加速追赶,到2023年已将差距缩小至不到50亿元。2024年,宁波终于一举实现反超。
城市轨道交通里程 2024年TOP20城
徐州在2021年GDP首次“破八”,眼下用时三年终于跃上“九千亿级”。也是在2021年,徐州提出2025年GDP力争破万亿。此后三年,这一目标均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按照目前徐州9500亿元的经济体量和今年6%的预期增长目标,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万亿之城。
福耀科技大学从不缺话题,其中最受关注的一点,莫过于“对标斯坦福”的宏大目标。斯坦福的成功,离不开与硅谷的相互成就。而福耀科技大学所在的经济大省福建,一度被坊间称为“高教洼地”,面对近年来不断加剧的产业转型升级压力,急需补足科创引领的前半篇文章。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想圆梦“斯坦福”,需要的不止是福耀科技大学的努力。
缺少大城市被认为是安徽的“发展之痛”。据当地媒体透露,几年前的一次安徽省重要会议上曾分析过安徽省的城市发展现状:万亿量级的合肥之外,5000亿至10000亿元生产总值规模的城市仍然“断档”。2023年,芜湖GDP达到4741.07亿元,而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芜湖GDP预计突破5000亿元,同比增长6%以上。
过去10年的新能源浪潮,不仅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改变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城市格局。一些传统汽车工业城市由于转型不及时,汽车产量逐渐下降;也有一些城市抓住机会大力发展新能源,行业地位迅速提升,深圳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一个几乎只生产新能源车的城市,超越其他具有深厚汽车工业基础的城市,成为这场行业大洗牌中极具象征意义的里程碑事件。
去年11月,2024深圳全球招商大会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办公室主任黄鸣透露,预计2024年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量有望超过280万辆,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最新消息显示,在今年1月13日举行的深圳机场自主泊车代驾启动测试发布仪式上,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办公室副主任唐上兴表示,2024年,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为293.53万辆,问鼎全国汽车产量第一城。
不久前,《杭州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9年)》出台,提出以“最优本体+最强大脑”为重点,加快构建人形机器人整机研发、设计、制造、应用的一体化创新体系和全产业链生态。在这波AI浪潮中,杭州已经高调“喊话”,要迈向下一个具身智能之城。那么,为什么是杭州?
不止是通行效率上的提升,对宁波来说,一旦直连上海,宁波的区域定位、产业结构等都将发生深刻变化。与此同时,两个世界级大港——宁波舟山港和上海港的联通交流也能发挥更大可能性。不过在当下,从全国到地方都明确要“提高投资效益”,沪甬跨海通道何时能真正落地,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经济第一大省开年瞄准佛山!
近两年,随着人们旅游“目的地清单”不断拉长,更多中小城市被游客发掘,中小机场“黑马”频出,甚至有了“每8次飞行中就有1次飞向中小机场”的说法。但并非每座中小机场都能如此幸运。在民航数据分析系统初步统计的250座机场2024年客流量中,仍有超50座中小机场的客流量出现逆势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