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由先进医用材料与医疗器械全国重点实验室(上海科技大学)立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总牵头的“儿童CT超低剂量临床应用解决方案的研发”多中心项目启动会在北京召开。由于CT技术在儿科疾病筛查中的重要性及其辐射安全风险,该项目将解决国内儿童低辐射剂量CT工作推进缓慢、方案不规范等问题。
每经记者 林姿辰 每经编辑 梁枭
今日(2月23日),“儿童CT超低剂量临床应用解决方案的研发”多中心项目启动会在北京召开。资料显示,该项目是由先进医用材料与医疗器械全国重点实验室(上海科技大学)立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总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旨在构建全球首个儿童CT超低剂量全流程管理体系,通过辐射剂量精准控制、AI质控系统开发及临床路径标准化三大突破,实现儿童CT辐射剂量较现行标准下降50%以上。
项目启动会现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林姿辰 摄
由于具有快速成像优势,CT技术是目前儿科疾病筛查的核心手段,但辐射安全风险长期掣肘其应用。作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影像科主任,同时也是本次课题负责人,彭芸在会上表示,国内儿童低辐射剂量CT工作存在推进缓慢、方案不规范、地区差异大等诸多问题,其研究面临六大难题:一是儿童需考虑伦理问题、方案难制定;二是图像辐射均缺乏标准、效果难评价;三是区县级医院水平不齐、应用难开展;四是国产设备应用刚起步、国产难普及;五是儿童疾病谱异于成人、儿童难使用;六是技术不匹配临床需求、临床难契合。
与此对应,彭芸介绍了项目的三大研究目标,一是基于临床决策的多层面儿童国产CT超低剂量应用解决方案,由北京儿童医院等单位负责低剂量方案及体系的制定;二是建立儿童国产CT辐射剂量和成像性能评价规范体系,由上科大等单位负责拟人模体、剂量等质控研究;三是使用国产设备对儿童超低剂量CT方案进行多中心临床验证,由所有临床单位验证、修正低剂量方案并完善体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得知,上述项目将以联影医疗为合作单位,联合北京友谊医院、上海新华医院、西安交大一附院等6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及中国疾控中心辐射防护所等权威机构,依托30余家医联体单位年均超50万例儿童CT检查数据,覆盖呼吸、神经、罕见病等全病种,将建立“设备参数优化→A1剂量监控→临床路径规范”的一体化解决方案,预计3年内推动国内儿童CT规范化应用率提升至60%以上。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