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经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这三大主导产业正助推成都双流从县域经济快速转向都市经济,聚力打造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10月28日,中国共产党成都市锦江区第八次代表大会开幕。谋划未来五年,锦江区提出“品位锦江·幸福城区”的发展目标,其中包括“一核两轴三带三区”空间功能布局加快形成,“1+3+3”产业体系竞争力大幅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7%以上,迈进国内高收入城区行列;城市治理的智能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大幅提升等细分目标。
过去五年,成都双流天府·怡心湖、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芯谷是成都双流高质量推进城市发展的“成果”展示,也是市民和企业在双流所代表的一种全新的生产生活方式。
“北斗技术要完全撬开市场,关键在于技术落地需得到市场的检验,特别是以ToC为导向的市场。”四川九洲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有限公司运营中心副主任王跃高表示,基于大数据、AI等相关应用的结合,北斗未来的应用将超乎想象。
“聚焦超大型城市现代化治理的要求及东部新区高质量发展未来之城的新定位,东部新区新城建示范园区将与新基建对接,通过新城建盘活城市数据资产,构建数字数据孪生城市。”蒋勇杰表示。
在谈到数字技术赋能传统农业时,周国民表示,在化肥、农药这些传统要素之外,目前围绕数据、信息和知识等核心生产要素,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实现了深度跨界融合,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感知、定量决策、智能控制、精准投入与个性化服务。“这是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方式。”
根据最新数据,成都、杭州、武汉今年前三季度经济总量分别达到1.44万亿元、1.32万亿元和1.23万亿元;2020年全年,三城分别占据1.77万亿、1.61万亿、1.56万亿梯队——“破2万亿”的猜想随之而来,引发热议。
以地域划分,北京仍然是上榜企业家最多的城市,有341人居住于北京。深圳301人保持第二,增加26人。上海今年新增78人上榜,以294人位列全国第三。杭州170人保持第四。香港、广州、苏州分列第五至七位。目前,这前七座城市已占总人数的一半。
四川天府新区和青岛西海岸新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既有合作基础上,未来将在对外开放、城市治理、产业合作、科技创新、人才交流等领域深化合作。
未来五年,简阳市将以“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打造‘五个新简阳’”为奋斗目标,高质量建设成都东部区域中心城市。
王志高认为,城镇的低碳化发展还面临很多现实挑战,应该从建筑的低碳化、数据中心等新基建的低碳化、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低碳化以及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等多方面着手,推动其绿色低碳发展。
10月26日,新津举行2021年第四季度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暨区人民医院项目奠基仪式,此次集中开工项目共计20个,总投资约120亿元,涵盖了民生事业、文化教育、公服配套、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
成都未来科技城发展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了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编制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及建设导则,将持续推动成都未来科技城城市自然有序生长。”
最近公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及:“推进白鹤滩水电站留存部分电量在川渝电网消纳。”看似一笔带过的信息,背后藏着川渝两地的能源格局——缺电与弃电。未来,随着双城经济圈的推进,成渝地区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进一步突显,用电负荷将持续快速增长。双城经济圈将深刻改变成渝地区战略地位和发展格局,能源电力供需也将随之发生较大变化。
从品质、品位到品牌,是场景营城中文化生成的连续过程,具有高度审美的文化特质。在城市场景里,不同身份人群进行娱乐性、时尚性、消费性的互动沟通,成为构建城市品牌的价值基础。城市更新行动中,场景的品牌化效应,能够为城市创造新的文化IP,为城市资产带来溢价,让抽象的文化价值转化为地方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