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于成都举行的2021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上,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指出,由于中国城市城市包括农村和原液,有利于因地制宜布局可再生能源和碳汇基地。从这个角度上看,城市提升碳汇有据可循。
5月27日,黑龙江七普数据公布,省内分地区来看,省会哈尔滨的常住人口为1000.99万,虽然退出了全国十大人口大市的行列,但总算是守住了一千万的整数关口,而在哈尔滨之后,黑龙江省内已没有常住人口在500万人以上的城市。
对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部六座省会城市排位刷新,其中,郑州、武汉、长沙三城入围“千万人口俱乐部”,合肥也站上了“900万+”台阶。三个“千万”,再加一个“准千万”,中部正在批量制造“千万人口城市”。
四川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勇表示,“为三星堆遗址保护管理提供法治保障,由省级层面制定法规,正当其时,十分必要。为此,省委决定三星堆遗址保护立法‘提级提速’。”
近年来,金融行业快速发展,金融竞争正从拓展产业链转变为构造新金融产业生态圈的顶层竞争。作为辐射力日益增强的西部金融中心,成都主动顺应大势,着力构建新金融产业生态圈,走出一条符合自身资源禀赋、区域特色、产业特点的金融创新发展之路。
陈晓表示,直播电商只是一个开始,后续应该还有更多的商业化动作。“这个演变是不会停止的,因为我们的人群在不断发生变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新人群’。当Z世代成长为这个时代的主力消费人群时,这些新渠道又会根据他们的喜好和认知发生变化。”
在全球城市研究中,“平均家庭户规模”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受关注的变量。一些研究者认为,城市收缩不能仅仅关注人口总量减少,“平均家庭户规模”收缩,实际上也是一种形式的“人口减少”。
相较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重庆、上海、北京、成都继续占据全国前四,特别之处在于成都此番首次跨过“2000万+”门槛;广州、深圳超越天津,分列第五、第六位,值得一提的是,二者过去十年的人口增量分别达到597.58万和713.61万。
在全国铁路网更新升级的大潮中,提出建设“米”字型高铁建设的有北京、合肥、西安、武汉、重庆、成都等十几个省市,而河南是目前最接近完成的一个,郑州将成为全国第一个落成“米”字高铁的城市。
“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不仅能为全区群众创造美好生活体验,还将为市场主体创造发展机会、为新兴产业提供应用场景,是推进公园城市建设的有力举措。”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尼泊尔驻成都总领事馆是入驻成都高新区天府国际社区的第一家领事机构,具有引领作用和示范效应。
5月26日,以“优化金融生态提升产业能级”为主题的场景汇·2021成都新经济“双千”发布会产业功能区金融资本供给专场举行,会上发布了《成都市优化产业功能区金融资本供给新场景新产品清单》,释放机遇约320亿元。成都现代金融新地标——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进行了投资机会推介;300多个优质金融服务场景和产品现场发布,10个项目现场签约。
本场“双千”发布会首次登陆成都网红地标——成都金融城双子塔,用灯光秀的方式与活动现场进行互动,创意发布成都金融资本的重大机遇。
活动现场,国际生物城与赛默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实验室信息化体系建设、资产管理方面开展合作,并通过集中采购平台建设合作,降低平台内企业采购及运转成本,帮助企业快速发展。
5月25日晚,2021“天府文创锦绣云上”数字文创产业成都峰会正式启幕。峰会上,成都提出了数字文创产业发展的新目标——打造中国最适宜数字文创发展城市。同时,成都也即将在全国率先出台数字文创产业“十四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