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2020成都新经济“双千”发布会智能制造专场活动即将举行。当天,成都将发布100个新场景和100个新产品,全面展现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升级发展背景下的成都机遇,为本地新经济企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展示舞台。
成华区以文化赋能城市品质,立足“成于中优·华在文商”,从“点、线、面”三维尺度植入文化元素、文化内涵。
成都龙泉驿相关负责表示,“青龙湖板块坐拥青龙湖等生态本底,毗邻三大通道,凭借大运等重大机遇,成为最有希望实现‘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蓝图的公园城市重要板块。”
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20年会上,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扬以《城市发展要解决好资金来源问题》为题做了发言,提出了宏观调控的“地方化”风险。他指出:“‘十四五’期间,我们国家城市化面临新的挑战,而且资金挑战可能居于第一位。”
据悉,这是全国首个药物临床试验研究者(PI)协会,标志着四川省药物临床试验研究(GCP)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将进一步推动四川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成都高新区为了吸引全球创新创业人才,率先实施了柔性引才模式,在英国、荷兰、韩国等地建立38个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大力吸引蓉归派、学院派、创客派、海归派“四派人才”到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
机会清单共涉及21个场景,68条供需信息,囊括智慧治理、智慧校园、宅经济、供应链管理等细分场景。
城市消耗了80%以上的能源和碳排放,未来城市形态怎么发展,将为蓝天和低碳的协同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未来城市建设方式是非常关键的。
文化能够促进更加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利用城市空间,要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更多支持,创造更多数字机遇。
今天的中国城市已不再只是地理意义上的人口聚集,“而是日益成为创造机遇的舞台、寄托心灵的场所,承载着无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高鸿钧表示,只有让城市更加智能、更加绿色、更具有人文气质,才能真正适合人们生活。
在仲呈祥眼中,成都不是“耍都”而是“文都”。他表示,成都乃是有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名城,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时候要突出文化的创新力。
成都交子现代都市工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宏华集团、蓉威电子、华夏基石、太库科技、湍流电子5家企业成功签约,并发布金牛区应用场景机会清单。
城市文化很难让每个人都认同,因此,城市管理者需要定好策略、做出选择,让适合城市产业需求、文化发展等各方面的人实现认同。
成都自贸试验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强化中欧国际班列、成都国际铁路港、四川自贸试验区青白江片区等平台支撑,对接国际物流通道,优化提升国际出口通道能力,采用航空、铁路、海运等多种物流形式,极大拓宽了物流渠道,提高跨境贸易通关便利化水平。
欧文斯指出,虽然伦敦、纽约等老牌城市在打造文化空间,促进创新创业方面有着悠久的传统。但作为新兴城市,成都在快速发展中勇于承担风险并进行试验,在文化、商业和科技领域不断自主开拓创新,因此成为了这一组城市中最具文化自发性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