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14日微博视频发布之后,短视频创作者、网红李子柒已经有两个月没有再更新视频内容。但在社交平台上,围绕李子柒的消息却风波不断:李子柒品牌被冒用、团队被挖、李子柒报警……近日,有消息称李子柒在股权架构中吃了亏,暴露了李子柒和资本之间...
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成为行业共识,不过,如何发展储能技术以维持电网稳定性也成为焦点问题。9月16日,在清华五道口“碳中和经济”论坛上,宁德时代党委第一书记孟祥峰表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电网的稳定性是需要大量的灵活性资源...
◎“数字化转型这两年在中国是特别火的话题,当然也有个说法——不做数字化转型会‘死’,做了数字化转型是找‘死’,很多企业做数字化转型不见得能成功,因为数字化转型投入还是挺多的。”王立平在采访中介绍。◎“回归到教育,重点在教室。”王立平称,过去,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很多硬件IT设备使用体验不好,老师无法充分使用硬件设备,导致大屏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现在就需要把科技变得人性化,让老师不需要培训也能去用这些设备,提高整个教师(群体)的IT素养。”
◎远景零碳业务总经理孙捷认为,实现“碳中和”目前有几大难题:首先是准确、实时地摸清碳排;其次是摸清后如何设定目标并持续跟踪,比如工厂屋顶安装了光伏板,如何跟踪光伏板发了多少电、节约了多少电费、降低了多少碳排放;最后是如何购买绿电或绿证完成“零碳闭环”。这一系列技术难点都需要用物联网和数字化的方式去突破。◎孙捷表示,从遇到的案例来看,现在很多企业的痛点是想做“碳中和”,但不知道该怎么做,没有方法论,也不知道用什么工具。
◎工业富联董事长李军旗透露,工业富联正在筹备碳排放及交易管理的平台架构。◎在清洁技术对内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工业富联也开始逐步对外输出节能减排“黑科技”,主要成果有智慧灯杆、绿色建筑节能智慧楼宇等等。
◎提及“数字碳中和”跟普通人的关系,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杜少中认为,公众参与有几个意义:第一,公众的减排行动是一个量,是一个相当大的量。第二,公众参与的作用还不仅局限于消费领域、生活领域的减排,公众的参与还会影响到生产领域。此外,公众消费偏好对企业生产有导向作用,还会影响到政府的决策。因此公众参与的作用绝对不可低估。
◎正泰电器董事长南存辉认为,数字化和碳中和相辅相成,数字技术为低碳转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双碳”目标也为数字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场景,二者时空交汇,融合出更多的可能。
◎储能是能源发展的大势所趋,也能够迎接我国的“双碳”目标。储能是一个跟数字技术有紧密关系的产业,不同的储能场景和不同的储能产品,都需要不同的技术,特别是在数字技术应用上面。◎要低碳,首先企业自身要减少排放,对企业来说也有压力。但是从长远来看,它不光是国家战略,也是企业自身高质量发展、内生式增长的必然要求,指引着企业未来发展的路径和方向。
◎在现在整个国际航运市场的动荡期、转向调整期中,由于我们有强大的双循环、有国内市场的支撑,中国航空公司的复苏周期比国际航空公司要短。中国抗击打能力强,要利用这个调整期,大力完善国内航空货运产业链建设。◎现在我们缺少的是区域统筹发展临空经济的能力。尽管我们的地面行政区划是明确的,但是依托航空枢纽发展开放型经济、统筹空天资源进行产业要素组织和开发的能力是欠缺的。
◎科创板上市给罗普特带来了研发资金和人才的聚集力。罗普特董事长陈延行透露,上科创板之后,前来罗普特应聘的人数有立竿见影的增长。◎回到公司本身,罗普特正处在群强林立的安防和人工智能产业中,陈延行认为,罗普特的价值在于“与客户共同创新,解决技术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让新技术快速服务社会”。◎对于股东回报,陈延行称希望罗普特的市值和内在价值相匹配,能实现长期上涨,而最好的回报股东的方式就是“拼命干活”。
◎瑞莱智慧CEO田天认为,人工智能对社会带来的一些风险,其实恰恰是因为技术局限性或者先天缺陷。因此,技术治理对于人工智能的治理来说至关重要。人工智能治理,是一项系统化工程,既需要法律规制、伦理规范,更需要技术防范,这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对抗。◎田天还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实际上是价值中立的,没有有益和有害之分,它就如同新时代的“火”。为人类创造价值还是给人类带来伤害,完全取决于手持火把的人去怎么用。
◎“我觉得争谁是网络安全一哥没有意义。”周鸿祎认为,能够看见攻击、抵御攻击,帮助国家解决问题,才是有意义的。◎周鸿祎认为,目前很多公司、智慧城市都拥有自己的大数据,但是很多只愿享受大数据的红利,不愿意为大数据投资提供安全保障,承担拥有大数据的责任。而网络安全法和数据安全法的颁布会给很多人敲响警钟,改变目前的现状,让企业知道自己掌握的数据与国家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
◎洪兴股份董事长郭梧文认为,科技面料的研发、色彩花型的创新是适应市场最重要的因素。在家居服领域,一个优秀的品牌必须拥有核心的专利面料,而且是具备某种功能特殊性的面料。◎郭梧文表示,未来在行业的竞争中,品牌心智的培育、面料款式的不断创新、企业内部人才梯队的建设是核心竞争力。
◎碳阻迹创始人晏路辉认为,“因为碳中和,所有的行业都值得再做一遍”。
◎华餐会会长杨海巍表示,如果从单体餐饮来看,其实十年前就有破千家店的品牌了,最近这几年破千家店的品牌开始大量出现,进入大连锁的爆发期。尤其是近三年,随着加盟式连锁发展的成熟,你会看到层出不穷的餐饮品牌破千家店,这个阶段餐饮品牌都要去研究它的供应链升级和布局。◎杨海巍认为,国内2019年披露的数据是有600多万家餐厅,但是上市的公司还非常少,日本餐饮上市公司有近100家,美国有50家,中国还只有十几家,所以上市潮一定会来的,这一定会成为现实,我觉得是未来的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