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对绝大多数投资机构来说是个投资淡季,但S基金依然被业界所追逐。不过记者注意到,尽管S基金已经在投资成本方面独具优势,但却并没有那么的“爆款”。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仍与当前的流动性欠佳有直接关系。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目前跟踪同一指数小于等于3只的非货币ETF数量合计达到164只。随着ETF数量增多,投向越来越细分,投资者应该如何去搭配和挑选呢?
尽管市场上有众多看好的声音,但一个客观事实是,传统PE、VC过往在养老产业的布局远远算不上活跃。而近期“银发经济”这个词在创投圈开始活跃起来,这个赛道为啥得到了众多投资人的青睐?在商业化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未来的机会究竟在何方?
今年以来,饮料制造、半导体、电子制造、元件、医疗服务等多个行业,都有着非常不错的表现。而展望明年,电子科技行业依然受到基金经理的广泛关注,但整体上还是更关注有可能出现爆款产品以及业绩拐点的行业或公司。
截至本周五,约有500只基金的年内收益超50%。其中,有25只基金的年内收益超过80%,最高的收益则已经超过了100%。值得一提的是,科创主题基金的表现非常亮眼。
据悉,红杉资本已经为在美国的创业后期投资募集了近10亿美元资金,以及为在中国的风险和成长型投资募集了约23.5亿美元资金。而在上个月底,早期VC机构蓝驰创投宣布成功募集35亿元资金,华平今年也为“中国二号基金”募到45亿美元、TPG亚洲资本第7期募得了46亿美元,这些都充分显示了头部机构对资金的吸引力。
近日,多家基金公司密集公告下调旗下产品持有的“爆雷”个券估值。记者注意到,有的个券估值被猛砍10个跌停,不过从对基金净值的影响上看,却是“雷声大雨点小”;而有的“踩雷”债基单日跌幅却超过了7%。
打起了直销清算账户的主意,违规划转10万元到自己的个人账户,近日这位90后基金公司员工拟被加入黑名单,期限长达十年。而记者在梳理基金公司员工诉讼案例时,还发现了另外一些独具特色的事件。
以房养老结果却跑路、号称预售结果却是非法吸收存款、引诱老年人购买投资产品实质是用房产抵押借款......养老骗局防不胜防,变化多端。近日,三部门联手发文,重点提示了养老骗局的四大风险。
据悉,目前超20家外资已获外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资格的“洋私募”,已经可以申请在中国境内设立公募基金。随着时间表的推进,外资单独申请公募基金的细则或将进一步明确。同时,“外资公募”与本土公募的真正比拼,也将很快到来。
散户弃购,邮储银行还值得买吗?浙商银行、渝农商行上市不久即破发,公募打新策略会不会生变?业内人士分享了他们的看法。
最近,#2017和2019的对比#火遍全网。对于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来说,2017年和2019年的募资、投资、退出大数据对比,同样充满了不少看点。
截至10月底,持有公募管理业务资质的证券公司或证券资产管理子公司共13家,其中6家证券公司、7家券商资管子公司。他们的公募业务发展近况究竟如何呢?
年底持仓谨慎,操作倾向于保守,将工作重点放在明年是目前基金投研人士较为一致的策略看法。有绩优基金经理表示,今年收益已提前获利了结,已开始重点研究明年布局领域。
近日下发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明确了对私募基金行业的管理。北京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表示,“私募被纳入清单2019就是要让真正从事私募基金的机构使用‘基金管理’这四个字,而把那些企图打着‘基金’旗号行违法犯罪之事、挂羊头卖狗肉之辈挡在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