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已发布年报的43家上市物企进行梳理发现,2020年物业行业迎来整体爆发,每股基本盈利均值为0.46元,其中13家位于每股基本盈利均值之上。
◎截至目前,共有32家物企在2020年财报中披露了总在管面积中来自第三方的面积数据,有13家物企第三方在管面积占比超50%。
◎2020年,上市物业服务企企的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40家港股物企净利润总计177.86亿元,较上一年增加约70亿元。虽然净利润增幅较大,但净利率仍处于低位。
◎2020年上市物业服务企业在增值服务方面的收入占比仍未能超过基础物业服务。同时,各企业的增增服务收入差距较为明显,排在榜单首位的恒大物业与最低的烨星集团之间,营收相差174倍。
◎与2019年相比,2020年物业服务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头部企业聚集的趋势正在加快。预计后期行业的集中度会更高,部分物企通过收并购和市场拓展均将朝着大型物企进行靠拢。
◎2020年物企在管理规模、盈利能力和成长潜力等方面均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韧性,随着房地产行业步入存量时代,物业服务企业将在市场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每日经济新闻》对43家已发布2020年财报的物业服务企业的年报进行梳理后,推出“2020物业服务上市企业龙虎榜”,榜单共分为在管面积规模、面积增速、第三方面积、净利率、增值服务、每股盈利等六方面。
◎早在2018年,合景泰富就签约成为双沙旧改的前期工作服务单位,此后一直在跟进。今年4月,万科才开始介入双沙旧改。有部分舆论认为,万科此举是“横插一脚”“不讲武德”。◎旧改项目利润丰厚,或许能造富村民,还能造富房企。但收益往往跟风险对等,其中存在着村民、村委之间复杂的利益纠纷、漫长的拆迁谈判周期、程序的正当性、资金压力等,都是需要一步一步迈过的坎。当中各方谁都可能是赢家,谁都可能是输家。
5月11日,财政部、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税务总局等4部门召开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听取部分城市及专家学者对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在多位业内专家看来,本次座谈会释放出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加快的信号。...
◎“没有什么一定要拿的地。”◎抢不到地的是输家,抢到的也未必是赢家。
5月13日午后,复牌后的建业地产股价相比昨日收盘价暴跌57.36%,股价跌至1.94港元,低谷处跌幅超过60%,截至收盘下跌49.67%。建业地产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此次所谓下跌只是除权后的重新定价行为。”除权后重新定...
◎进入2021年以来,物业企业的上市步伐再度提速,同时还出现了上市物业公司之间的收购整合。物业企业之所以如此前赴后继,在于他们需要抓紧这一次进入资本市场的快车道。◎在目前的物业行业,从1.0时代到4.0时代的物业企业都存在,这就是行业现状。但作为头部企业,无论是使命感还是紧迫感,都需要拼命往前走,不仅不能脱轨于这个时代,还必须领先于这个时代。
◎不少房产中介机构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帮助不符合条件的购房者伪造“人才身份”,从中牟取利益。◎相关部门已经启动注销购房证明程序,督促开发企业及时收回房源,并组织重新销售。
◎作为在南方起家并深耕的房企,卓越在迎来有全国性经验的领导者后,向全国快速扩张、加快拿地步伐就不稀奇了。◎跳过千亿两三年内直奔行业TOP20,竞争激烈市场环境下,卓越能否交上令创始人满意的答卷,我们拭目以待。
◎1-4月百强房企累计销售操盘金额37476.7亿元,同比增长65.3%,较2019年同期增长近42.3%。其中4月销售操盘金额10359.7亿元,同比增长32%,环比微降4.2%,但较2020年月均销售规模增长8.3%。◎今年前4月房企的亮眼表现主要受益于2-3月至今的楼市“小阳春”行情,房企纷纷加大供应及营销力度,把握当前的销售窗口期。但整体而言,楼市大局是平稳的,热点城市楼市成交热度持续。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认为,本次座谈会释放出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加快的信号。◎从今年全国人大的立法计划看,房地产税没有纳入立法计划,也就说明房地产税年内不可能出台,但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不会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