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剑认为,“924”一揽子增量政策出炉,以及后来各种稳增长、扩内需、防风险的政策,都有助于稳定老百姓的预期。未来还可以通过发放消费券,直接对居民消费给予补贴,提振居民消费欲望;与此同时,还应完善医保、社保等保障体系,减少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数据显示,2024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1%。其中食品价格下降0.5%,非食品价格上涨0.2%;消费品价格下降0.2%,服务价格上涨0.5%。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继续回升,同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2024年全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2%。
2024年前11个月,国家税务总局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助推税费红利精准落地。据统计,减税降费及退税总额达22979亿元。其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减免8036亿元,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和留抵退税达9683亿元。
数据显示,1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50.1%,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2%,比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非制造业景气水平明显提高。
数据显示,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6674.8亿元,同比下降4.7%。从单月数据来看,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7.3%,降幅较10月份收窄2.7个百分点。而在营收方面,工业企业当月营业收入由降转增。
11月份,全社会用电量78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增速比10月有所回落。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6%;第二产业用电量539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第三产业用电量13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9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
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46%。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比上月加快1.0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8%,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个百分点。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1.1%、29.3%、8.7%。
12月1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根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调查,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70650万吨(14130亿斤),比2023年增长1.6%。这也是我国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的新台阶。
今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其中,出口23.04万亿元,增长6.7%。除了集成电路、汽车等产品出口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以外,集装箱、船舶等产品出口表现同样也十分亮眼。数据显示,前11个月,集装箱、船舶、摩托车出口分别增长108.7%、65.3%和24.8%。
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2%。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5%,降幅比上月收窄0.4个百分点,环比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1%,这也是PPI环比涨幅半年来首度实现转正。
11月份,制造业PMI为50.3%,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制造业扩张步伐小幅加快。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高于临界点,其中新订单指数为50.8%,创今年5月以来的新高。
数据显示,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8680.4亿元,同比下降4.3%。从当月看,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0.0%,降幅较9月份大幅收窄17.1个百分点。
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新办涉税经营主体达1257.8万户,同比增长4%,反映出我国经营主体活力和发展信心持续提升。前三季度,新办涉税经营主体中新办当年即领用发票、申报有收入的税收活跃户832.1万户,同比增长5.8%,占全部新办户的比重为66.2%,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
11月22日上午,中国贸促会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9月全球经贸摩擦指数。从综合指数看,9月全球经贸摩擦指数为105,继续处于高位;全球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同比下降1.2%,环比上升14.4%。
1至10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818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1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第二产业用电量527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6%;第三产业用电量153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