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仁济医院与科济生物联合开展全球首个CAR-T细胞疗法治疗肝细胞癌临床研究。十年前,患者张强(化名)和陈海(化名)被诊断为晚期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参与试验后,如今均呈现无瘤状态。仁济医院肿瘤介入科副主任史瑶平表示,整个临床试验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但积累了宝贵经验。他对CAR-T细胞疗法在实体瘤治疗的前景持审慎乐观态度,认为需大量临床研究验证其有效性与安全性。
|2025年4月21日星期一|NO.1长药控股年报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4月20日晚间,长药控股公告,因公司2024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且连续三年扣非净利润为负值,公司股票将于4月21日停牌一天,4月22日起复牌并被实施退市...
中国方案让鼻咽癌防治领域不断迎来新进展。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麦海强教授团队提出的“免疫三明治”模式,显著提高患者2年无进展生存率。国产PD-1抗体在鼻咽癌治疗领域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筛查技术也有新突破,将提高鼻咽癌筛查准确率。如今,鼻咽癌总体5年生存率超过8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专家呼吁加大科普宣传,提高年轻人筛查参与度,实现早防早治。
4月18日,乐普医疗2024年营业收入61.03亿元,同比下降23.52%,归母净利润为2.47亿元,同比下降80.37%。医疗器械和药品板块收入均下滑,其中药品收入同比减少42.25%。为应对挑战,公司决定战略性收缩仿制药业务,转向创新药及皮肤科注射类产品研发。
4月18日晚,重药控股(SZ000950)公告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重庆监管局《关于对重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并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根据该决定书,重药控股存在以下问题:2023年,公司部分收入未实质取得货物控制...
4月18日晚间,康美药业(600518.SH,股价2.02元,市值280.05亿元)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2024年,康美药业实现营业收入51.89亿元,同比增长6.47%;2024年末总资产为137.98亿元,同比减少3.38%...
4月17日,礼来制药公布旗下口服GLP-1制剂Orforglipron临床数据,在最高剂量下,每日服用一次的患者平均减重7.3kg(7.9%)。礼来预计,该药物有望于今年底前向全球监管机构提交用于体重管理的上市申请,2026年提交治疗2型糖尿病的上市申请。
2022年我国肺癌新发病例106.06万例,死亡73.33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的22.0%和28.5%。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专家表示,肺癌新发病例数居高不下,与近年来肺结节和肺癌筛查率的上升密切相关。另外,纵向来看,肺癌的死亡病例数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2025年2月,由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邝沃林团队研发的三氧化二砷口服药剂ARSENOL,获美国和欧洲药物监管机构初步认证。该药剂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香港首款本土研发的抗癌处方药物,研发历程超20年。此前,因香港创新药研发环境不佳,上市过程较曲折。近年来,香港特区政府不断完善新药研发及审批机制。
4月17日晚间,百诚医药(301096.SZ,股价32.78元,市值35.81亿元)披露2024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公司将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由此前预计的盈利4500万元至6500万元,下调至预计亏损3150万元至5350...
丨2025年4月18日星期五丨NO.1澳华内镜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减少1143.36%4月17日,澳华内镜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4亿元,同比减少26.9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79...
日前,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翟博教授指出,CAR-T细胞疗法在肝癌等实体瘤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疗效,其团队曾完成全球首个CAR-T细胞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他认为,实体瘤治疗需突破单一手段局限,让多种手段深度结合,而CAR-T细胞疗法与介入性微创治疗等新兴疗法具有天然互补性,未来有望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完善的综合治疗方案。
丨2025年4月17日星期四丨NO.1传奇生物CAR-T疗法一季度销售超25亿元当地时间4月15日,强生在2025年一季度报中披露,Carvykti(西达基奥仑赛)一季度销售额为3.69亿美元,约合26.5亿元,同比增长13...
丨2025年4月16日星期三丨NO.1映恩生物登陆港交所首日大涨116.70%4月15日,映恩生物正式在港交所挂牌,截至收盘股价大涨116.70%。公司本次IPO(首次公开发行)认购募资总额为2.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
麻省总医院布莱根医疗系统首席学术官保罗·安德森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进行了深度对话。安德森指出,研究型医院将研究与临床紧密结合,麻省总医院布莱根医疗系统通过“研究融入治疗”模式推动医学进步。他提到,科研资金短缺是全球普遍问题,基因和细胞治疗是肿瘤创新疗法的重要方向,中国企业正展现出越来越强的创新能力,未来创新成果有望传播至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