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曹义海接受专访,谈及“饿死肿瘤”理念。他指出,该理念虽正确但机制复杂,目前相关药物有效但临床受益率有限。曹义海认为,未来肿瘤药物研究应分两类,且联合用药是重要方向。他强调科研核心在于原始性创新,应重视机制性基础研究,鼓励非共识创新。
2025年,癌症早筛赛道站上风口,热景生物、诺辉健康等企业纷纷入局。然而,临床验证周期长、成本高企,商业化落地仍存挑战。技术迭代与法规完善成为破局关键,AI技术的介入也带来了深刻变革。业内认为,多组学检测、AI辅助诊断等技术或成主流,但企业需平衡技术探索与商业化落地。
在中国,肝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均众多,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放疗科执行主任黎功表示,肝癌可能是治疗方式最多的癌症,但这不是因为它好治,反而是因为它太难治了。放疗在肝癌治疗中曾处边缘,但国内研究有望改写指南。黎功认为,肝癌治疗未来会走向精准和个性化,通过量身定制治疗方案提高效果。
丨2025年4月15日星期二丨NO.1新诺威旗下ADC药物在美获批临床试验4月14日,新诺威公告,控股子公司巨石生物于近日收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通知,由巨石生物申报的注射用SYS6041药品临床试验申请已...
2025年4月初,《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耿力展开对话。耿力指出,HPV疫苗虽降低了宫颈癌发病率,但不能彻底消灭宫颈癌,HPV感染非唯一病因。她介绍,宫颈癌诊断采取三阶梯程序,强调女性应定期进行筛查,基层医院筛查能力至关重要。针对癌前病变,治疗方法需根据患者病情选择,AI技术虽能提高筛查效率,但无法满足个性化治疗需求,医生的专业判断仍不可或缺。
4月14日,默沙东宣布,佳达修9(以下简称“九价HPV疫苗”)多项新适应证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批准,适用于16至26岁男性接种。这一获批使佳达修9成为中国境内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可适用于适龄男性女性接种的九价HPV疫苗。...
丨2025年4月14日星期一丨NO.1博雅生物拟公开挂牌转让子公司80%股权4月13日,博雅生物发布公告,称拟通过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江西博雅欣和制药有限公司(简称“博雅欣和”)80%股权,首次挂牌金额约为2.1...
2024年,开立医疗全年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略减。但2025年一季度,国内医疗设备更新招标采购节奏加快,行业整体情况好于去年,开立医疗董秘李浩表示,预计公司利润有望恢复增长。目前,多项行业数据显示医学影像设备市场正在回暖。未来两年,开立医疗将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多产品线的横向布局。
4月11日,美国FDA官网更新政策,逐步取消单克隆抗体疗法等药物研发中对动物实验的强制性要求。这引发了医药行业的巨大关注,国内外依赖动物实验的传统CRO股价面临巨大冲击。不过,多位业内人士指出,要想完全替代动物实验,还需更多临床数据来向监管部门证明,类器官在毒性预测的有效性方面能够达到甚至超过动物实验。
4月9日下午,在联影举办的uAInnovation2025创新大会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委书记顾建英等多位医疗领域专家共同探讨AI医疗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据悉,今年春节以来,国内数百家三甲医院引入DeepSeek等AI技术。AI正从效率工具转变为“智能协作者”,在辅助诊断、远程诊疗等方面显著提升医疗效率。
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退化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造成沉重照护负担和庞大社会经济成本。近年来,随着两款单抗新药上市,阿尔茨海默病从对症治疗进入了疾病修饰治疗的新阶段。但制药界在阿尔茨海默病新药领域取得的突破仍集中在早期阶段,中晚期阿尔茨海默病还面临巨大的治疗空白。
找AI看病 先收藏这三步
3月下旬,神济昌华宣布SNUG01——全球首款以TRIM72为靶点的基因治疗药物在美国获批临床试验,这是去年至今,第4款在海外有临床进展的国产渐冻症药物。神济昌华CEO彭林表示,渐冻症药物研发存在三座大山,包括找到真正对因的靶点、找到能高效透过血脑屏障的递送载体,还要构建合适的动物疾病模型进行实验。
丨2025年4月11日星期五丨NO.1国家卫健委:鼓励有条件的三级综合医院等设置体重管理门诊4月10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关于做好体重管理门诊设置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鼓励有条件的三级综合医院、儿童医院、中医...
丨2025年4月10日星期四丨NO.1新华医疗: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获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4月9日,新华医疗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该产品为“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适用范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