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特约评论员姜雨彤施懿宸每经编辑黄宗彦2024年5月27日,财政部研究发布了《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标志着我国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正在逐步建成,有助于...
◎包婕认为:“当前女性入选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层的比例仍然较低,且该指标的披露率也较低,很多公司会因为该指标的比例较差而选择不披露该指标。”◎包婕认为,当前较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在员工、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乡村振兴与公益慈善等维度披露得较好,但在供应链方面的披露存在不足。
◎本篇报道通过市值排序,从19个行业中共筛选出100家具有行业代表性和市值代表性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对其ESG相关报告进行梳理。◎本篇报道拟从百家央企控股样本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占比、女性董事/高管占比、信披数量、投资者沟通和权益保障等四个维度统计数据并进行深度分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中国ESG研究院院长柳学信认为,相关披露体现了企业对国家战略的响应,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企业是否真正促进了“新质生产力”的增长。“新质生产力”并非受限于特定议题,而是能够灵活地融入ESG报告,成为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和创新的核心动力。
【编者按】今年4月1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北京证券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该《指引》自2024年5月1日起实施。根据《指引》,上证180、科创50、深证100、创业板指数的样本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被纳入强制披露2025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名单,多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进入相关名单。另外,3月27日,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衣学东在博鳌亚洲论坛表示,预计截至2023年报披露完成,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将实现ESG信息披露全覆盖。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主动发布ESG专项报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我国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水平再上新台阶。为此,每经品牌价值研究院根据Wind数据,抽样了100家各大行业的重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分析其2023年度ESG相关报告,以期为我国上市公司ESG信披质量提升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期推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信披观察”系列之概述篇。
◎包婕还建议,企业可以做好披露报告与标准的对标工作,制定内部ESG信息管理机制,不仅能使信息得以清晰披露,还能让ESG信息数据有依据、可溯源、真实可信。
◎4月26日,由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人民政府、联想集团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共同主办的“新IT,新文遗:应县木塔数字新篇启幕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x联想集团AI赋能智慧木塔成果发布会”在应县木塔景区举办。会上,由联想集团携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共同开发、捐赠给应县木塔景区使用的“智慧应县木塔”方案首度亮相。
每经特约评论员李欣宇包婕施懿宸每经编辑黄宗彦历时两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2024年3月6日宣布采纳通过了《面向投资者的气候相关信息披露的提升和标准化最终规则》正式文件,对在美上市公司披露其年度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报告时需...
每经特约评论员姜雨彤、施懿宸每经记者黄宗彦随着国内外投资者和企业各利益相关方对可持续信息的重视程度日渐提高,我国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息披露需要建立统一标准以提高整体披露质量。深交所、上交所及北交所于2024年2月发布征求意见稿...
每经特约评论员石琳郭沛源每经编辑黄宗彦2024年4月12日,上海、深圳和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试行版(以下简称《指引》),引导和规范上市公司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或者《ESG报告》(以下统称E...
显而易见,在现阶段,A股上市公司的ESG报告数量和质量与ESG评级之间的正相关性较为显著。《指引》的正式发布,将会促进A股上市公司ESG评级水平跃上新台阶。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七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分析认为::良好的环境信息披露可以引导资源流向绿色地毯领域,并有助于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性,防范“漂绿”风险。
◎从最终公司变更分红预案的结果来看,监管对上市公司不分红的资金用途比较关切。“这里面除了有维护投资者利益的考量,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分红背后还能反映公司使用资金的效率高低。”◎相关上市公司是否应该进行分红,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尤其是在行业低迷时期,公司需要更加注重资金的储备和风险的防范,以保证在市场回暖时能够迅速抓住机遇。
每经特约评论员包婕邝睿施懿宸每经编辑黄宗彦随着我国对绿色低碳理念的日益重视,纺织服装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转型。与此同时,以绿色环保为主导的服装产品绿色消费也在逐渐兴起,成为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从绿色消...
数智技术营造新场景,促发新需求,叠加数据要素的“融合剂”作用,可以推动现有业态和数字业态跨界融合,衍生叠加出新环节、新链条、新的活动形态,带动商业模式和产业业态创新,形成新锚点上的再平衡,而打造良好的创新扩散传导机制,形成更大范围内的创新协同效应,是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