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商务部等8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五大事项:扩大报废更新支持范围、优化补贴审核流程、完善置换补贴标准、落实资金支持政策及加强监督管理。此次政策将国四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和部分新能源汽车纳入补贴范围,鼓励消费者报废旧车并购买新能源或低排量燃油新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贴,最高可达2万元。政策覆盖全年,预计2025年报废更新车辆达330万至350万辆,置换更新车辆达700万至800万辆,总规模超千万辆。补贴资金实行央地共担,分地区确定具体比例,确保政策平稳过渡。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预测,2025年中国汽车总销量将达3290万辆,同比增长4.7%。这一政策旨在稳定市场预期,避免政策“断档”,进一步释放汽车消费需求。
2024年10月,赛力斯拟以约81.64亿元发行股份购买龙盛新能源100%股权。2024年11月26日,该申请获上交所受理并审核。2025年1月14日,赛力斯收到上交所落实函,并对重组报告书进行修订。1月15日,修订后的报告书在上交所网站披露。赛力斯表示,收购可提高资产完整性和控制力,改善资产负债率和经营性现金流。此外,从车型尺寸、产线布局、产能情况等角度,超级工厂能满足公司车型迭代升级的生产需要。
2024年,上汽通用经历发展史上最艰难一年,新任管理团队提出“四大战役”,进行多维度全面优化。12月终端月销量创出去年月销新高,并实现环比六连涨。别克GL8家族和凯迪拉克品牌销量增长,第四季度利润回正。近期,上汽通用还进行了新一波经销商授权。2025年起,上汽通用汽车所有本土新能源车型将基于全新一代超级融合整车架构打造。2025年,上汽通用汽车将迎来智能化转型重大突破,目标是跻身行业智能化第一梯队,吹响合资车企反攻号角,成为合资2.0时代领头羊。
日前,有消息称特斯拉上海工厂部分生产线将停产约三周进行设备升级并为新款ModelY生产做准备。1月17日,记者就此联系特斯拉中国内部工作人员,对方称没听说此事。记者实地探访北京某特斯拉门店,发现新款ModelY订单火爆。老款ModelY则有优惠,性价比更高。特斯拉2024年销量创新高,但全球交付量下滑。自主品牌通过推出同级车型和促销活动抢占市场份额。美银证券认为新款ModelY上市对中资电动车同业影响有限。
日前,广汽集团宣布将在集团管理干部中推行竞聘上岗,并全面实施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此次改革依据相关规定,是广汽集团三年“番禺行动”的最新举措。竞聘工作旨在选拔符合现代企业需求的管理人才,提高企业整体效率和效益。广汽集团在人才聘用方面的改革早已开启,2018年实施职业经理人改革试点,2022年启动新一届职业经理人选聘,并将改革推广到投资企业。自三年“番禺行动”发布以来,广汽集团已采取一系列举措推进一体化改革。
2025年初,东风本田人事变动,崔志峰、勾天生等获任新职。此前,东风本田销量自2020年起持续下滑,利润受挤压,还关停部分产能并裁员。2025年车市竞争激烈,“价格战”继续,东风本田将推出更多电动化、智能化产品,如烨S7等,其能否满足市场需求成扭转局势关键。此外,合资车企普遍面临压力,电动化转型是其突破关键。
2024年,国内豪华车市场承压,部分车企动作变形。沃尔沃汽车却实现全球销量76.3万辆,同比增长8%,中国市场销量15.6万辆,市占率提升。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袁小林称,盈利是根本责任,品牌塑造关键在于“安全”。沃尔沃将全面推进新能源战略,2025年推出多款新车,包括纯电和插混车型,经典车型矩阵也将全面升级。
2025年1月17日星期五NO.1长安汽车2025年将登陆欧洲市场1月15日,长安汽车在机构调研中表示,2025年,公司将在海外市场完成以下事项:一是东南亚罗勇工厂投产,长安全球化策略正式进入2.0阶段;二是召开欧...
近日,在地平线智驾科技畅想日上,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表示,2024年智能驾驶迎来全新发展阶段,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50%,众多科技公司入局。地平线提出3年内实现“脱手可开”,5年内“闭眼可开”,10年内“随心可开”的目标。预计到2025年,L2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渗透率将接近65%,自动驾驶进入用户“爱用”阶段。政策方面,《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与《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促进条例》相继发布,推动L2向L3级别过渡。目前,地平线已与全球超40家车企合作,征程家族车载智能计算方案累计出货超700万套,预计2025年迈过1000万量产大关。此外,地平线发布了HorizonSuperDrive™全场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具备融合倒车能力的城市NOA和漫游模式的城区NOA,计划于2025年三季度实现首款量产合作车型交付。面对特斯拉FSD等国际竞争对手,地平线强调双系统应对中国特有的复杂交通问题。
2025年1月16日星期四NO.1华为充电机器人首用于尊界S8001月15日,鸿蒙智行方面称,尊界S800将率先实现全自动无人自动充电,车主在远程开启无人自动充电后,尊界S800可自主寻找充电位并精准无人泊入,充电...
2025年1月15日,京西集团宣布第四代磁流变技术全面国产化。此前,磁流变液技术被海外厂商垄断,MRC悬架成本高昂,渗透率低。而京西集团的磁流变减震器硬件易标准化、通用化,阻尼动态调节范围大,调校灵活度高,便于后期升级。目前,该生产线已落地深圳和张家口,预计2025年产能达200万支。京西集团已与多家品牌达成合作,磁流变技术将于2025年一季度量产,首次赋能中国纯电平台。未来15~20年内,全球近半汽车减振器将采用磁流变技术,预计到2028年我国磁流变悬架系统市场规模将超100亿元。
1月14日,长城汽车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净利润同比大增。其业绩增长得益于海外市场和新能源车板块,海外销量增长迅猛,新能源车销量也持续攀升。坦克品牌销量增速最高,越野场景分级标准的发布巩固了其越野车市场优势。此外,长城汽车还将推出超豪华品牌,已申请相关商标并进行前期准备。
近日,丰田中国宣布雷克萨斯中国执行副总经理李晖升任总经理,这是丰田入华以来首次由非日本籍出任总经理。2024年,丰田在华销量下滑,其他外资车企也面临挑战,如大众、本田等。外资品牌销量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新能源转型缓慢,而部分主流合资车企已通过新能源汽车加速转型找到“止跌”办法。此外,智能化成为下一步重点,不少合资车企在加速新产品上市步伐的同时,也在加大智能化的投入。
2024年,奔驰在中国市场有着诸多纷乱的传闻,如退出电动化、电动车是“杂牌车”、经销商批量退网等。面对传闻,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建军及重要业务管理层进行了回应,展示了其在电动化转型、技术实力和经销商网络等方面的成果。奔驰通过守住核心豪华和高端豪华矩阵两大基本盘,在安全和智能化领域发力,完成了高质量业务操盘。未来,奔驰将继续发挥本土协同效益,推进产品智能化升级,简化产品品类,优化经销商网络,并进行产品拓展。
1月14日晚,大众汽车集团发布数据,2024年全球交付量约903万辆,中国市场交付约292.8万辆,同比下降9.5%。集团董事长贝瑞德称,2024年是“转型”之年,取得重要进展,目标是到2030年在华年销400万辆。他表示,2025年起将全面迈入战略成果交付阶段,2026年起转型成效将全面展现。对于中国市场“价格战”,贝瑞德认为2025年将延续甚至加剧,大众已做好准备,且盈利水平是首要考量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