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要更多强调市场的作用,并非不要政府作用,意味着要把眼光放长远,要深化改革。
精彩观点:通过减税为企业减轻负担、降低成本以熬过经济下行期的艰难,其必要性是客观存在的,这也是供给侧改革的目的。
2015年前三季度GDP增速首度“破七”,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在保增长与改革之间存在“摩擦”,若改革出现问题可能导致经济硬着陆。因此,保持经济稳定是改革前提。那么,该如何寻求这个平衡点?
2015年财税体制改革首先要做的是解决好债务问题、规范政府的投融资机制,供给侧改革要以规范的融资途径、合理的预算管理为前提。随着营改增接近尾声,央地财政关系重构的大课题即将启动。
低油价对当前低迷的经济是一大礼物,给相关国家加大经济刺激提供了空间。坦率地讲,没有低油价,中国经济或将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此外,确保能源安全的代价也大大降低。
去库存是明年经济工作五大任务之一,不过并非所有的楼市库存都能轻易去掉,在城镇化形成新城市群的过程中,一些城市可能被边缘化,人口、资金等资源流失,经济下行,这些城市目前恰好处在去库存最艰难的时期。
事实上,过剩产能和高杠杆早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顽疾,其对于经济稳定和转型的阻滞、对财政可持续和金融安全的冲击已呈倒逼之势。
熔断机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差别非常大。美国作为第一个引入熔断机制的国家,其初衷非常简单,在证券价格发生与经济基本面无关的剧烈变动的时候,暂停交易可以防止恐慌性抛售,给交易参与者一个冷静期以恢复信心和信任。
自上个星期以来,人民币汇率对美元持续走弱,在岸价及离岸价都创4年多来的新低。受此影响,整个国际市场普遍认为人民币汇率有可能会继续下行。但市场所形成的这一轮人民币贬值预期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走势是真的完全吻合吗?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房地产行业去库存要成功,措施与路径选择非常重要。目前各界众说纷纭,提出了许多去库存化的措施和路径。这些措施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不可否认对去库存化都有一定启发作用。但是近期出现的两种去库存的建议,笔者着实不敢苟同。
随着人口红利消退、房地产大周期下行开启,“投资推动型”要向消费为主的“内需推动型”经济转变。已经在城市有稳定就业的农民工,无疑要从原来“投资推动型”经济下单纯的生产要素,转变为“内需推动型”经济下的生活和消费要素。
金融市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刚性兑付,只要金融市场上有刚性兑付就不可能有风险定价,因为风险定价是基于风险暴露次数的概率。
那么问题来了:金融如何支持投资增速向上走?答案就是要发展直接融资。
在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合作上,季晓南列举了几个问题,第一,国企、民企双方混合,谁来控股?第二,有限的个别民营资本怎么跟巨额的国有资本相匹配?第三,民营资本和国有资本在经营管理上存在着一系列的差异,如何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