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破7”,似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就前者而言,7%是中央定下的年底增长目标,这一指标可谓底线。但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下,中国经济能够维持6.9%的中高速增长,“破7”也在意料之中。
无论是从经济增长的周期,还是从当下经济的基本面来看,这个速度都是一个很漂亮的数字。但必须指出,这不是近期的低点。从趋势看,GDP增速下行压力短期内将一直存在。企业家、政府官员对此要有清醒认识。
从《意见》确定的目标来看,这次政府的决心非常大。价格是涉及面最广、影响最大、受到关注最多的领域,称得上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价格改革抓好了,改到位了,其他方面的改革也就没有理由不向纵深推进了。
就像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历次改革一样,在此经济结构转型的关头,中国又要进行价格闯关来作为结构改革的重要环节。
在政府一系列房地产救市政策刺激下,今年4月份以来国内一些城市的住房市场出现回暖的迹象。8月份总销售额较2014年同期增长15.6%,今年前8个月已完工但未售出的房屋建筑面积增长了15.7%。
前三季度,央行已经进行过4次降息、降准,其中包括两次同步的“双降”。由此,可以看出年度货币政策的宽松主调。
对于IMF技术审查,人民币是否纳入SDR货币篮子要满足两大要件。一是截至检讨结果生效前的5年间,商品和服务出口值是否为全球最大之一。二是人民币要符合IMF的货币自由使用标准,即广泛运用国际支付及在主要外汇市场上广泛的交易程度。
因为PPI低迷、进口持续下滑,主要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迷导致的。中国是这些大宗基础性商品的进口大国,价格不断走低对中国企业是好事情,标志着生产成本能较大幅度下降。
随着A股大盘回暖,房地产板块表现强劲,尤其是一二线龙头地产股和具备国资改革等概念的主题地产股在国庆节后股价上涨明显。
从某种意义上讲,当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意味着我国正在从资本与技术的承接者走向资本与技术的输出者。与之相适应,我们必须建设一个高效、稳健、开放的金融体系,努力建设金融强国。
对于决策部门来说,对中国当前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经济转型压力和结构调整的难度,都需要有足够的估计。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口总体价格跌幅为11.6%,并不能说明我国经济整体运行状况严重恶化,只能说明全球经济复苏形势十分严峻。
从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看,尽管近些年央行不断丰富货币工具箱的工具,但货币政策调控手段仍然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合格抵押品范围的有效扩展,也限制了抵押品政策在货币政策调控中发挥有效作用。
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扩围最能体现央行货币调控技能和特点,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操作有效性和灵活性,并不会造成货币信贷投放大起大落,对货币供给起到平衡和稳定作用。
政策面当前需把稳增长作为最重要的任务。由于美联储继续展期加息和日欧将QE进行到底,形成了中国货币宽松的外部环境。由于年内降息、降准频次过多,因而只好采取新的货币宽松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