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实体产业面临很大的考验,为此依靠改革来“闯关”是唯一可以选择的道路。
在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22日接受了美国《华尔街日报》书面采访,就中美关系、两国在亚太及国际地区事务中的合作、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中国经济形势、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外国企业在华投资、中国互联网政策、反腐败等回答了提问。
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以来首次对美进行国事访问今日启程,访美期间中美企业家座谈会的名单日前也已出炉。能源业入选者,唯有新奥能源董事局主席王玉锁一位。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各大能源央企影子不见。这到底是为什么?
沈丹阳透露,“双边工作团队正在就习主席访美的经贸成果进行密集磋商,希望最终拿出一个利益平衡、成果丰硕的清单。详细的内容,等到习主席访美的时候,大家就会知道了。”
以楼市刺激经济增长的副作用是系统化结构性的。这种系统化风险和结构性矛盾一直持续到现在,三、四线城市的库存压力依然严重。
笔者认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美联储加息应保持足够定力,不应存在恐慌情绪,坚信中国有足够实力应对加息挑战。
现实语境下的宏观经济和社会民生往往不会太合辙。稳增长的目标,亟须货币政策的宽松来支撑。而且,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汇率”和“利率”的两率市场化。
作为券商行业的“龙头”,中信证券因涉嫌内幕交易接受调查,不仅说明了内幕交易的主体越来越专业化,同时也验证了内幕交易行为在升级,打击力度也在升级。
中国经济总量大,增速仍居世界前列,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已达30%,由此可见,中国不是危机源而是动力源。未来,“中国经济新常态”仍将进一步促进世界经济复苏。
随着国企重组步伐的加快,部分企业退出要依法处理,要考虑社会稳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劣势企业能否及时退出市场,直接关系到我国企业整体竞争力的增强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政策制定要跟上。
更为重要的是,信贷投放机制改善,也有助于缓解目前银行浓重的“惜贷”情绪。
在笔者看来,A股市场无论是哪类事件驱动,其股价炒作背后都有投机者的身影。事件驱动型炒作中多有游资、私募甚至公募的影子。
有两个问题应该引起关注:一是按照平均法考核给央行考核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8月份CPI同比上涨2%,目前除了猪肉价格继续走高外,“蒜你狠”大有卷土重来之势,物价可能继续攀升。此时央行接连释放流动性,应考虑对物价冲击的应对之策。
基于此,未来楼市政策将相机抉择。一方面,管理层希望楼市在历史高位上多停留一段时间,不要冲击到“稳增长”。为此,新一轮楼市激励政策窗口开启,差别化地降低首套房贷的首付成数成为可能。
人民日报今日头版发表评论员文章,就近日下发的关于国企改革的指导意见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目标和根本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