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扶贫基金在四川投资的产业扶贫项目内容覆盖现代农业、产销对接、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投资方式包括基金直投、设立子基金等。
随着扶贫攻坚战的不断深入,扶贫的难度也更大一些。如何让剩下的3000多万绝对贫困人口顺利脱贫,啃下这块难啃的“硬骨头”,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实施精准扶贫尤为重要。
今年的慈展会紧扣“精准扶贫”主题,在开幕当天收获颇丰,首批重大扶贫项目资源对接仪式共对接7个项目,对接资金超过128亿元,7个项目均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既包括资金对接,也包括技术的捐赠。碧桂园集团拟投资15亿首批资金同时对接两个贫困地区的“智慧建筑科技产业(扶贫)基地”扶贫项目在本次展会上备受关注。
民营企业在究竟是怎么理解精准扶贫中的“精准”呢?输血变成造血的精准扶贫之路该怎么走,怎么搭建这个平台呢?扶贫工作中如何创新呢?
今年上半年,成都市农村居民第三产业经营净收入已超过第一产业,成为推动农村居民经营净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仅是乡村旅游,一季度全市即实现总收入75.12亿元,同比增长20.0%。集生产、观光、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正在改变成都农村居民的经营收入结构。
未来还将有更多大学生走上《锦秀丹寨》舞台,用他们优美的舞姿,身体力行,在开展社会实践的同时,为扶贫丹寨舔砖加瓦。
从2014年开始,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建山乡探索推行“猕猴桃绿色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链式扶贫,一年后,致力于“让诚信生产实现价值”的善品公社诞生。除了为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善品公社还定期发放农资补贴,并以高于市场价40%的价格收购优质果。
在企业社会责任的投入上,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虽不能说是全国投入最大最多的,但却是目前将此事业做到极致的公司之一。
今年的全国两会,刘永好一共带来了6个提案,除了产业扶贫、技术人员培养以外,刘永好的提案还涉及表彰优秀企业家激发活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规模集约化养猪、冷链物流等。
以消费驱动的中国经济呼唤品牌的成长,中国企业要有担当意识、找准自我定位,在电商富农方面,哪怕是小小的创新,都能激发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
8月22日,在由《每日经济新闻》和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的美好商业“社会责任消费扶贫”主题沙龙上,来自政府部门、学术机构、社会企业、媒体机构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单位的嘉宾在“美好商业七人谈”环节,就精准扶贫路径、企业社会责任等话题展开讨论。
9月13日,由成都市商务委员会、红原县人民政府、阿坝州商务局共同主办的“2018成都•阿坝红原商贸对活动”在红原县举行。成都市商务委副主任李晓勇在致辞中表示,作为服务业牵头部门,成都市商务委将坚持产业转移与产业协作相结合,积极推动与省内五大经济区之间经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