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西安市常住人口总量达1316.76万人,全年净增8.94万人,超越一众北方城市,重夺北方城市常住人口增量榜首。这一成绩得益于西安稳固的经济发展基础、优质医疗教育资源等多重因素。知名经济学者盘和林表示,应鼓励人口流动,并关注新城市居民权益保障均等化。然而,人口激增也带来教育、住房等挑战。未来,西安需在集聚中实现平衡、在扩张中提升质量,以迈向“强城”。
2025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西安市为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出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活动。活动面向交售老旧电动自行车并购买合格新车的个人消费者,每辆补贴500元,若报废老旧锂离子电池车换购铅酸电池新车则补贴600元。消费者需在西安市参与活动的企业完成旧车报废与新车购买,通过支付宝享受补贴立减。销售企业负责上传资料,经区县及市商务局审核后拨付补贴资金。此政策旨在鼓励绿色消费,促进电动车产业升级,同时通过签订承诺书、价格监控等方式严控风险,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参与者须遵守规则,违规者将被追责并列入诚信“黑名单”。
2024年,中国光伏产业持续迅猛发展,制造端各环节产量同比增长超10%,电池片和组件出口分别增长46.3%和12.8%,应用端新增装机达277.57GW,累计突破880GW,占全球总量的40%,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驱动力。全国人大代表、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在2025年全国两会上提交多份提案,聚焦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推广、农村光伏市场规范及自主创新等议题。他建议完善技术标准体系,通过设备准入、金融规范和村集体主导模式破解农村光伏市场劣质组件泛滥等问题,强调强化自主创新以应对国际技术围堵。钟宝申还提出推动BIPV“标准出海”,构建全球竞争新优势,并呼吁提高分布式光伏的技术和质量标准,确保行业高质量发展。此外,隆基推出的BC产品凭借高效率、安全性和美观性,解决了传统光伏的安全隐患,为客户提供更大价值。面对国际市场的需求增长,隆基将通过合规经营和加强与当地政府及社区的沟通,扩大光伏应用,助力全球能源转型。
1月20日,陕西省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陕西地区生产总值达35538.77亿元,同比增长5.3%。这一成绩在外部压力增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形势下尤为不易。增速呈现低开高走态势,尤其四季度受益于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的一揽子增量政策,经济加快提速。西安和榆林贡献最大,分别实现GDP13317.78亿元和预计超7000亿元。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成为主要支撑,特别是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9.3%,新能源汽车产量占68.3%。消费市场也表现强劲,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8%,新能源汽车零售增长36.9%。着眼2025年,陕西定下不低于5%的增长目标,并将通过重大项目和新兴产业布局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1月22日,《西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批,西安被定位为陕西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及国家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这一规划不仅延续了西安原有的历史与文化特色,还突出了“科创”与“枢纽”的新主线。同时,“规划”中,明确要求西安发挥西部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对外交往中心以及国际旅游目的地等功能。
引发质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该项目改造效果和巨额投入不成正比。当地市民在网络上反映,满怀期待地去了世纪广场后,发现改造微乎其微,大屏幕下面的草坪都没有更换,跑道的颜色已经褪到难以辨认原貌,最明显的变化是增加了音乐喷泉,新建几座凉亭以及篮球场、羽毛场。
在科技创新中率先突破和领跑,意味着能在产业转型升级、城市能级跃升和高质量发展上掌握主动权。仅当下而言,无论是科技转化成果还是区域发展成绩上,外部对西咸新区崛起的印象已然成型。成长后劲,则在于未来能否持续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大国竞争的创新体系下,为自身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分析称,西安近年来不断改善营商环境,积极用政府财政资金撬动风投,吸引外部优质项目到本地落户,对接风投资本和中小初创企业,在资金供需双方之间充当平台,是其创投生态崛起的一大原因。在各个层面的引导及推动下,西安创投圈逐渐形成了科技、产业与资本的良性循环:早期资金进入科技创新领域,资金流入意味着更多的创新项目得以实施,企业对研发的持续投入得到全国创投机构的高度认可,进一步吸引更多的资金加注。“进一步来看,创投能够激活中小科技企业的经营热情,激发本地新经济活力,推动本地新产业、新动能的产生。”盘和林向记者表示。
西安与“一带一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从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开始,西安就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一度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核心城市。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西安被委以“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新高地”的重任,深度参与了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