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紧锣密鼓的行程,在长三角掀起一股成都“旋风”。这也是继今年1月走进粤港澳大湾区之后,成都开启的新一轮投资促进系列活动。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进程中,当西部腹地的核心城市与大湾区、长三角频频互动,中国经济的“弓箭型格局”愈发清晰。作为“箭矢”发力点的成都,已然引弓满弦,蓄势待发。
内陆大省河南,近来压力不小。2024年,河南GDP连续第二年被四川赶超,未能重回经济第五大省的位置,“中部外贸第一省”的宝座也被安徽夺走。在这样的背景下,河南正试图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对自身进行精准定位,开启一场“优势再造”。
深圳和杭州有诸多相似之处,两地的民营经济规模、民企500强数量均排在全国最前列;深圳的科创民企走向全球,杭州最近爆火的“六小龙”也是科创民企。相似之外,杭州和深圳也有不少差异。两座城市的民营经济发展路径有何不同?未来如何共同撑起全国科技突围和产业升级之路?
武汉国土空间总规姗姗来迟。“压轴”的,一般更容易让人期待。随着“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定位出炉,确认了武汉在中部的“C位”地位。而从“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到“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则是此次新版总规的最大亮点。
2024年,宜昌以6191.12亿元的GDP总量,超过襄阳的6102.41亿元,时隔多年重回“湖北第二城”。双城竞逐,背后是传统产业的此消彼长,和新兴赛道上的弯道超车。目前两城经济体量仍在伯仲之间,随着各自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格局又会否再度生变?协同发展布局下,又将如何共同撑起湖北“金三角”?
早在2021年,《杭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就提出,要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头雁城市。去年3月,杭州市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正式成立,杭州又进一步明确,要努力成为全国人工智能创新高地,拿到开启杭州发展下一个“黄金二十年”的入场券。从这个角度来说,杭州的求索之路,也许才刚刚开始。
“人工智能正在掀起产业变革,机器人时代逐步照进现实,广东兼具机电技术和数智技术两大优势,要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下大决心、集中发力,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面对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浪潮,广东的机会在哪里?
最先与《哪吒2》绑定的城市是成都。有从业者评价:“过去,成都在文化产业领域虽有一定基础,但缺乏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代表作。如今,《哪吒1》《哪吒2》让世界看到了成都的实力。”
广州,广不广?字面上看,广即广阔。作为全国经济第一省会,广州的广阔似乎无需多言。但事实上,广州生来就不是一个“大市”。追本溯源,秦朝时,“初代广州”番禺城建成面积仅约0.05平方公里,才约7个足球场大小。广州古城墙...
开栏语:春节是一场关于团圆和出发的迁徙,数亿人在大大小小的城市间辗转。你可曾,真的了解你脚下的城市?城市的底色,在鳞次栉比的建筑里,在市井巷陌的烟火里,在传承久远的民俗里,甚至,也可能就在它的名字里。即日起,城市进化论将推出新春特...
作为国内唯二旅客吞吐量超过7000万人次的超级机场,上海浦东机场正全力推进四期扩建工程,预计可满足1.3亿人次的需求;广州白云机场也在加快推动三期扩建工程,设计容量1.2亿人次。在可预见的未来,两座机场的你追我赶还将继续。但对浦东机场而言,白云机场并不是唯一的对手。
过去多年,浙江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短板,就是高水平大学除了浙江大学出现明显断层。“钱塘大学”的到来,意味着浙江高教强省建设有望再次落下重要一子。
去年9月至今,长三角已有南京、杭州、宁波、合肥、苏州、无锡及常州7座城市首版国土空间总规获国务院批复。根据批复信息,宁波、合肥、无锡、常州均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最强地级市”苏州则与南京、杭州两个省会城市并列,同为“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近年来,宁波与东莞的“外贸第五城”之争颇为激烈。2015年,东莞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同期宁波进出口规模还在6000亿元,两者差距明显。此后,宁波一路加速追赶,到2023年已将差距缩小至不到50亿元。2024年,宁波终于一举实现反超。
赶着节前,成都借与深圳常态化开行动卧列车的契机,向粤港澳大湾区展示着自己的“创新动力和市场潜力”,当然也拿出了推动两地交流合作的诚意。为期5天、系列活动共计16场、多位领导出席、11个区(市)县开展专题活动、与华为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成都市新年首站投资促进系列活动(以下简称“投促活动”)在粤港澳大湾区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