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分数据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仍是带动西安工业增长的主因之一。1—2月,西安汽车产量增长56.4%,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69.2%,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6.8%。
2024年,北京医药健康产业整体规模达到1.06万亿元,同比增长8.7%,成为全国首个医药健康产业突破万亿的城市,提前一年实现目标。今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提升优势产业发展能级,实施新一轮医药健康行动计划、打造国际医药创新公园。
除河北、黑龙江、宁夏外,其余28个省份均公布了全省2024年末常住人口规模数据。具体来看,8省份常住人口上涨,2省份维持不变,另有18省份人口下降。按照学界的观点,人口负增长一旦开始,将会持续较长时期。2024年全国人口减少了139万人。在这一背景下,各地该如何实现自身的增长“蓝图”?
已公布数据的省份中,绝大部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都在增加,但有两个例外——北京和江苏的二三产从业人员在5年之间反而减少了。北京情况较为特殊,近年来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但作为中国经济第二大省的江苏,其GDP增速常年高于全国,为何二三产从业人员却下降了?江苏的就业和经济结构在发生什么变化?
优质高校在扩招的同时,新工科成为多所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发力方向。以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工科,不仅关乎国家战略,也与很多城市的新兴产业高度契合。那么,新工科“新”在何处?又将对城市和产业带来哪些影响?
一个不容乐观的事实是,山东2024年常住人口减少42.8万人,过去三年人口规模大幅缩减近90万。严峻形势下,全国第二人口大省急需一个强有力的增长引擎帮助扭转局面。重要关头,一度饱受“弱省会”争议的济南,能不能支棱起来?
去年贵阳常住人口增加19.96万人,超过了深圳、广州、合肥、杭州等一众明星城市,在目前已公布人口数据的主要城市中位列第一。值得注意的是,贵阳常住人口增量已连续四年达到10万人以上。2023年,贵阳人口增量仅次于合肥,屈居第二。这次更有望一举问鼎,堪称“黑马”逆袭。
2024港口成绩单 沿海增速超内河!
如广东省人才办负责人所说,“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产业版图,能否建成具有21世纪时代特征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决定了广东能否在未来发展和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这对全省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将有1222万高校学生毕业,这将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生力军。目前广东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1900多万户经营主体、830多万家企业,对各类人才无比渴求,为人才发展也提供无限可能。
近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促进农民工就近就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农民工就业意愿和产业发展实际需求为导向,将实施十大专项行动精准促进农民工就近就业,2025—2027年,全市每年新增农民工就近就业30万人以上。
今年以来,从胖东来官宣郑州首店,到蜜雪冰城成功登陆港股,从“雪王”隔夜柠檬被网友争相“护短”,到胖东来工资待遇持续刷屏……两大河南“顶流”轮番承包热点、制造话题,让外界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河南商业正在拉开一个新纪元。
领跑万亿城市 郑州外贸开挂了?
江西想要的不是被动的产业承接,而是因地制宜,协作发展。当前,江西正在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要培育壮大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而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先进的科技、雄厚的资本和广阔的市场,在创新能力、国际化水平、现代服务业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2月各省份汽车产量数据,中部“造车军团”表现亮眼:安徽力压广东,汽车、新能源汽车产量均跃居全国第1,堪称历史性突破;在比亚迪等车企加持下,湖南、河南汽车产量增幅也明显高于其他省份,双双冲进全国前十。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提振消费”列为今年重点任务之首,提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本次“春启万象”天府消费季主要结合四川春季消费特点,聚焦夜间消费、焕新消费、潮流消费等消费业态,推出“春购”“春夜”“春宴”“春娱”“春赏”“春赛”六大专题活动。其中,作为四川消费的一大特点,夜经济将串联起各类新兴消费业态,推动消费量质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