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时势造英雄,对城市也是如此。
12月25日,“2020年成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案例评选活动”结果正式揭晓,35个获评案例悉数亮相。参选评委表示,此次活动不仅可以促进成都市营商环境发展、提升营商环境品牌,也可以为中国其他城市提升营商环境提供积极的借鉴。
自成都提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以来,成都市商务局从特色商业街区建设、跨境电商发展等多个方面保证工作推进。
12月29日,场景汇·“释放数据价值赋能智慧治理”——2020成都新经济“双千”发布会城市智慧治理专场活动将举行,众多业界专家、投资机构及知名企业代表共话城市智慧治理的未来趋势与机遇。
这是成都高新区首个面向主导产业以青年人才为主体的协会,将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年人才投身创新创业,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无论是前期主动宣传精准可适用的免税优惠,还是后期“贴身”解决政策执行中的问题,成都税务对先进生产性服务企业涓流般的服务,都潜在汇成了企业、行业乃至整个城市产业巨大的发展动力。
“铁路港综保区今天正式通过国家验收,继高新综保区、高新西园综保区后,铁路港为成都再增添一员,下一步铁路港将按照国家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国际物流、加工贸易、跨境贸易等产业在港区联动发展。”成都国际铁路港相关负责人表示。
12月25日,成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案例评选结果正式出炉,本次活动从69个候选案例中评选出典型、优秀、创新三组总计35个案例,其中“市级部门典型案例”15个,“区(市)县优秀案例”10个,“区(市)县创新案例”10个。
根据2017年-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比较过去四年(2016-2019年)全国31个省份数据,发现无论是老龄人口数量还是养老压力,辽宁、上海、山东、四川、重庆、江苏6省都颇为严峻。
成都金堂城市发展突围
成都高新区在对外经贸领域试点探索政策“免申报”兑现机制,免除企业申报需提交的工商、税务及大量业务单证等各种申报资料,变“企业申报”为“主动送政策”,为符合政策条件的企业提供高效、快捷、低成本的政策兑现机制。
成渝间实现高铁公交化运营1小时直达,沿线旅客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将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冲顶“第一城”
新需求牵引新供给,新供给促进新消费。成都将推动成为消费新场景试验田、消费新业态策源地、消费新模式先行区、消费新生态“培育场”。
“本次签约合作,不仅增强精准扶贫的‘造血’功能,也构建了企业、农户、消费者三方共赢的发展格局,实现了商业价值和社会效益的相互促进。”武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