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早盘A股一度下跌超过1.8%,不过在午后一改弱势调整——截至下午收盘,上证指数收于3288.91点,上涨1.02%,强势翻红;此外,证券、石油、保险、汽车等板块要表现强劲。对于接下来的行情和机会,机构又是如何看的呢?
◎近日获批的国金中国铁建REIT正式公告将于6月15日询价,询价区间在9.133元/份~10.516元/份。值得关注的是,第一批上市的REITs产品,也即将在6月21日迎来上市一周年,而部分限售12个月的份额将同时迎来解禁。近期,多家基金公司纷纷发布解除限售风险提示公告。
◎6月1日上海将进入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阶段,《每日经济新闻》了解到,目前多家基金公司的复工方案已初步出炉,主要分为三种方式:明天第一批去公司,6月6日后全面复工;继续轮换值守;轮换与复工同时推进。
◎今日午后开盘,科创ETF出现异动——一笔累计66739手的单子,以1.240元的价格成交,直接将其打上涨停板。不过马上价格就又回落到1.060元,留下长长的上影线。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每当市场持续调整时,基金公司往往会在定投发力,毕竟这是应对市场波动比较有效的方式。近日,来自华夏、嘉实、建信等基金公司的十余位基金经理,通过自己的基金经理号晒出个人“定投计划”;与此同时,蚂蚁基金也对定投专区进行了改版。
◎本周主要股指出现调整,科创50、科创创业50、创业板指、沪深300、上证50和中证500、分别下跌了4.94%、4.73%、3.92%、1.87%、1.6%和0.5%。◎在跟踪主要指数方面,本周6只主要指数ETF份额增减互现,创业板ETF、中证500ETF分别减少了3.56亿份和1.75亿份;沪深300ETF、双创50ETF和上证50ETF则分别增加了1.31亿份、0.27亿份和0.14亿份,而科创50ETF本周份额无变化。
◎犹记得不久前,广发基金、中欧基金、国泰基金、博时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拿到了第三批同业存单基金的批文,且于5月23日集体开卖。今日,广发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7天持有期公告提前结束募集。记者从渠道最新获悉,该基金的认购金额超过了百亿。◎除了第三批同业存单基金正在热卖中,第四批产品也很快要来了,不过与第三批不同的是,第四批产品并未集体开售,时间上有所不同。
◎今年一季度的企业年金“成绩单”今日出炉,具体来看,一季度实际运作资产约2.6万亿元,实现投资收益-726.45亿元,加权平均收益率为-2.75%。与此同时,养老金产品分类的一季度相关数据也披露,当中国唯一实现正收益的是股权类产品,一季度投资收益率为0.94%。
◎今日发布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从“准入-内控-经营-治理-退出-监管”全链条完善监管制度。具体来看,当中包括强化了基金管理公司股权管理、适度放宽同一主体持有公募牌照数量限制、对经营层实施长周期考核及实施薪酬递延、允许运营外包、允许经营失败的基金公司主动注销或并购重组等五大内容。
◎在上海第一批出炉的金融机构复工复产“白名单”中,77家公募基金公司及分公司进入名单。各家基金公司的复工复产计划又是如何的呢?《每日经济新闻》第一时间联系了多家基金公司。
◎今日,汇丰晋信基金公告拟出资1000万元认购旗下今日新发的产品,与此同时,该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陆彬拟于募集期内出资516万元认购。◎明星基金经理的自购,一方面是出于对未来市场的看好,对自己产品的支持;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其实也能发现,在市场赚钱效应不明显时,即使是明星基金经理的产品,投资者的认购热情也并不高。
◎日前,华泰证券资管正式宣布查晓磊、王曦加盟,分别担任权益投资总监、多资产公募投资部总经理。从过往从业经验来看,查晓磊、王曦两位投资人士的从业经验都已超过10年,且都有在博时基金工作的履历。◎券商资管大集合公募化改造持续进行,同时对公募牌照的渴求和相关业务的布局,都让券商资管发力吸纳公募基金的优秀人才。不过,现在券商资管引入公募基金投研人才并不容易,引入回来的成本也不低。
◎中基协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末,存续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共有24611家,较2月减少72家,管理基金数量129955只、管理基金规模20.38万亿元,后两者均环比微增。值得关注的是,这也是继去年11月以来,存续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再次出现下降。◎从基金注册地上来看,海南的优势还在继续扩大。3~4月一共有66家私募基金选择注册在海南。相比于去年3月,注册地在海南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从87家激增至超过300家,短短一年内增幅达到了318.39%。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6日,今年以来新成立的基金规模仅约为3620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更是只有约290亿元。而在这些新成立的基金中,部分基金不惧市场调整,成立之后快速建仓。不过目前来看,有的基金一个月已跌超10%。◎不过随着市场不断调整,基金经理们对于调整到3000点这个位置的市场,越来越乐观。
◎从上市公司的公告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关于购买理财产品的信息。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月30日,过去一年各大上市公司累计认购的理财产品金额超过万亿,不过这其中很多是在一年内多次到期,并重新购买。◎具体到各上市公司持有的基金方面,配置权益、投资QDII,而固收类产品则是他们最偏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