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整个4月的行情,A股市场的调整,可谓近年来罕见。对于主动股票型基金而言,也面临了最严峻的考验,如果能够把回撤控制在10%以内,少亏当赢,那就已经是非常牛的基金了。◎也是在4月,管理层再度出手“救市”,短短半个多月,《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多项利好政策相继发布。
◎基金一季报密集披露中,银华基金李晓星管理的多只基金在一季度均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跌幅,但他在一季报中依然表达了对市场的强烈看好。具体到各只基金的持仓上,整体保持了高仓位运作,且有一些比较明显的调仓换股动作。◎在银华基金中,还有一位备受关注的“作文高手”——银华富裕主题混合的基金经理焦巍在2022年一季报中又写了一篇长文。“在一季度市场整体的巨大变化下,市场主体的博弈力度和时间维度都空前提高了。在这种博弈面前,管理人确实有‘临渊羡鱼,但无法退而结网’之惑。”
◎截至4月14日,全市场1228只“固收+”基金当中,有1068只年内净值增长率为负,最大跌幅超过25%。一时间,一众“固收+”基金纷纷变身“权益-”。◎“固收+”资产配置的基本思路是在绝对收益基础上,追求稳健提升。基金经理也试图通过“加资产”和“加策略”两个角度落实这一目标。但就今年情况来看,不少强策略依然式微。
◎作为本土创投的半壁江山,在进入全域静态管理的上海,VC们的投资工作如何展开?居家的工作与生活状态又如何?哪些被投企业受影响明显?◎“我开始意识到投资人尤其是消费赛道的投资人,有必要好好把自己的抖音做一做了,它是基于兴趣推荐的,可能是投资人找项目非常高效的方式。”——来自隔离在家,在抖音收到BP的投资人◎“我们部分被投企业确实受到影响,比如一些医疗器械公司不能做实验、研发必须停下来,连锁的医疗服务机构基本停摆,我们都要一一去联系,看股东能提供哪些具体的帮助。”
◎品牌价值的本质是,消费者在购买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时,因为相信其品牌信誉和产品质量,愿意额外多付出的成本。品牌资源的价值只有被量化,才可以被管理和更好地使用。中证指数公司与每日经济新闻合作发布每经品牌100指数,良好地发挥了各自的优势,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丰富的投资标的与业绩基准,并进一步助力品牌强国建设。◎在每经品牌100指数获批之际,每日经济新闻特此专访了每经品牌100指数研发专家——中证指数公司研究开发部高级研究员李宪锋。
◎聚焦每经品牌100指数可以发现,其成分股来中,美股和港股企业占比约为四成,A股上市企业约为六成,总品牌价值达到30万亿元之多。◎除了品牌优势和经济价值,每经品牌100指数还突出了“新”和“强”两大特点——即新经济的品牌代表,国企的综合实力体现。
◎纵观全球市场主要的股票指数,当中有部分是由全球财经领域的媒体编制,甚至是以媒体机构的名字进行命名,比如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英国富时100指数等。
◎打通多元化投资渠道,加大指数创新以满足投资者差异化需求,一直以来是投资界追求的目标。但囿于在技术层面和编制方案等环节的分歧,横跨A股、港股、美股三大市场筛选样本并不简单,尤其需要平衡股票加权分歧。而随着每经品牌100的面世,这一首个跨三大市场上市中企品牌价值指数,将以品牌价值维度量化上市中企投资价值、反应中国品牌价值龙头股整体走势。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近日的一则民事判决书显示,投资人李某将北京钱景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告上了法庭,提出的主要诉讼请求是:判令钱景公司赔偿其投资理财产品的本金损失约31万元。◎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理财产品与存款有本质的区别,理财产品不具有保本和刚性兑付的属性。李某称钱景公司在其购买理财产品过程中存在不当行为的主张最终没有被采信。
◎今天的市场表现再次将“A股”和“基金”送上了热搜,华夏、浦银安盛、汇丰晋信、中欧、上投摩根、招商等多家基金公司也紧急解盘,给出了自己的研判。
◎随着公募基金2021年报披露结束,朱少醒、谢治宇、葛兰等明星基金经理的隐形重仓股和最新研判曝光。具体来看,朱少醒提及估值考量变得更加重要;谢治宇强调很多企业开始变得值得下手;葛兰则重申了对创新药板块的看好。
◎易方达张坤:“我们在研究公司时,自由现金流始终是我们最关注的财务指标之一。虽然年度之间会有波动,但拉长到5-10年的维度,一个公司能否为股东创造充沛的自由现金流并不难分辨。”◎傅鹏博:“2022年在基建、地产复苏的预期下,金融和资源品板块涨幅居前,或预示着结构性行情仍将延续。”◎李晓星:“结合对于宏观环境的判断,我们对于2022年的市场观点可以总结成两句话,碳中和、稳消费,聚焦核心资产。”
◎在Z哥看来,调整市道中,影响市场的最主要因素还是来自于机构的态度和信心。
◎原先上架不到10天即被“隐藏”的蚂蚁金选投顾组合公告将进行升级,这些“隐藏”款金选投顾组合纷纷发布新名称。◎自蚂蚁平台将金选投顾组合隐藏之后,恰好这段时间市场迎来较大幅度调整,部分金选投顾组合其实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回撤。
◎易方达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ETF今日上市,截至午间收盘,下跌了1.85%。◎目前两市有5只ETF上市跟踪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规模最大的是今日上市的港股消费50ETF,预估规模2.07亿元;而有3只ETF目前规模已不足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