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晚间,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导薛鹏在其抖音账号发布了一则实名曝光视频。薛鹏在视频中称,自己在未被告知原因和理由的情况下,被剥夺了招生资格。希望能有正常的渠道去沟通、解决这件事情。◎2月5日上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的官网,拨通了研究行政办公室的电话,一位自称是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科研办公室工作人员的人士表示,薛鹏确为该研究中心职工,单位已对此(曝光视频)发布公开声明,以声明为准。
◎广东赋诚律师事务所律师郭春涛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根据相关法规,牙膏不得宣传治疗功效。械字号的口腔产品属于医疗器械,被当作牙膏产品宣传肯定是违规的。◎鼎威产品独家经销商惠乙贺对记者明确表示,不能把鼎威的产品定位成牙膏,它是二类医疗器械。但大多数消费者不太懂护理脱敏膏、防蛀膏与牙膏的区别,从包装、使用方法来讲,它们之间没什么区别。“我们也怕消费者误以为是牙膏,也没有办法”。尽管其表示相关产品不是牙膏,但记者注意到,直播间写着“医用牙膏”的字样。
12月27日晚,威创股份(SZ002308,股价3.52元,市值31.9亿元)发布关于公司股票异常波动公告称,12月25日至27日,公司股票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跌幅偏离值累计达到20%,股票交易属于异常波动的情形。威创股份在公...
◎平湖的服装产业以外贸出口起家,经过30余年探索发展,羽绒服品类在众多服装产品中脱颖而出,成就了全国知名的羽绒服专业市场。◎但如今,年轻人不愿进厂、企业生产成本高、产业转移、品牌难做,以及瞬息万变的市场,都让平湖羽绒服产业发展面临挑战。
◎蝴蝶的翅膀开始扇动,连锁反应正在发生。
◎寒潮来临,羽绒服行业否翻身?记者走访羽绒服货源基地平湖市了解到,店铺的批发情况与往年相差不多。对暖冬影响销量的看法,12月中旬时,一位老板表示:“哪里是暖冬,今年是闰月,这才是农历11月头。”◎一件羽绒服到底多少钱?假如批发门店的羽绒服均价600元,线下零售可能要卖到1500元以上才能赚钱,是批发价的2.5倍,而连锁品牌的零售价则需要更高倍率。◎另外,面对冲锋衣、军大衣的消费者分流,多个羽绒服品牌的看法相对乐观——中国市场足够大。
12月15日,奇安信与香港科学园签署合作备忘录,正式入驻科学园,将在香港设立国际研发中心和国际业务总部。并与华润创业、中国联通国际、德勤中国、香港电讯四家在港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表示...
◎曾经的招商成果,为何迅速沦为烫手山芋?
◎如今,赤天化想要甩掉医药资产“包袱”,以低价转让给实控人关联方。而对上市公司想置换来的矿产资产,赤天化再度给了一个高估值。这笔交易,无论对上市公司是否划算,但上市公司实控人及其关联方似乎做的都是一笔划算买卖。
◎“中东土豪”向恒大汽车伸出援手后,纽顿集团迅速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8月15日及16日,每经记者实地探访了纽顿金华超级工厂。记者通过建设人员了解到,欣园新材料目前是超级工厂的业主,该工厂于2022年8月动工,预计2024年1月30日前完工,建成后5~8年内纽顿方面需进行回购。◎在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看来,纽顿集团与恒大汽车的关系是,一个实力被质疑的美股造车上市公司,来“拯救”一个深陷债务泥沼的港股造车上市公司。“恒大汽车能否真正步入正轨取决于其自身的经营状况,以及股东的支持与投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国电建贵州于去年7月成立,今年5月被国家电网官方曝光为“假冒国企”。风口浪尖之际,国电建贵州依然接连通过其下属企业接洽投资项目。◎8月1日起,国电建贵州的工商资料进行了多项变更,公司不仅更名为“贵州省蓝淞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直接股东也由“国家电力公司”变为了国胜吉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但截至8月11日,在其子公司国电建湖南的微信公众号的简介中,“央企国家电力公司的三级子公司”字样如故。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尚水智能资产负债率持续高企,如此情况下,2022年,尚水智能曾向公司实控人特定分红405.71万元。不仅如此,还曾向小贷公司借钱并转借给第三方公司,而公司实控人此后曾在第三方公司任职。
◎今年4月,因2022年度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茂化实华上市以来首次被实施了其他风险警示。会计师事务所提出,茂化实华对客户晶惠公司存在合同履行和应收账款管理的重大缺陷。是什么引发了上市公司的内控缺陷?涉及的大客户究竟是什么来头?
◎今年2月22日,刚登陆科创板十余天的裕太微便出资2000万元成为了一家新成立的投资机构菏泽乔贝的合伙人,而在菏泽乔贝成立一个多月后的3月28日,裕太微在一次变更后完成“闪退”。◎在一次菏泽乔贝合伙人会议上,裕太微方面的委派人为“欧阳宇飞”,而他的出现也让这笔投资显得更为神秘。欧阳宇飞是裕太微实控人之一、公司总经理,记者注意到,欧阳宇飞及其家族成员的身影在这笔“快闪”投资中隐现。
●“芥菜是很好的。”这是记者在华容的田间地头采访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整整一年时间,整个华容县似乎在憋着一口气,他们想要证明自己,想要为芥菜正名。●2022年3月15日,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当地“土坑酸菜”制作卫生问题,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