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晚,赛力斯发布2024年度财报,营收约1451.76亿元,同比增305.04%,净利约59.46亿元,新能源汽车毛利率升至26.2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25.15亿元。公司拟每股派现0.97元,加上中期已分配,年度现金分红总额约20.84亿元,占归母净利润的35.05%。赛力斯还披露拟赴港上市,并透露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的增资扩股计划在稳步推进,拟引入战略投资者增资不超过50亿元。
多家新能源车企陆续公布3月销量数据,零跑汽车以37095辆交付量夺得造车新势力销冠,同比增长超154%。理想汽车紧随其后,交付36674辆,小鹏汽车交付33205辆。从公布的数据来看,绝大多数企业都实现了销量同比增长,多家造车新势力更是取得了月销超3万辆的成绩。
3月31日,速腾聚创发布2024年财报,全年总收入约16.5亿元,同比增长47.2%。其激光雷达总销量约54.4万台,ADAS领域产品销量约51.9万台,以33.5%市场份额居行业第一。截至2024年底,速腾聚创已获28家汽车厂及一级供应商的95款车型量产定点订单,并与310多家企业建立合作。
4月1日,哈坎·萨缪尔森回归沃尔沃汽车任CEO兼总裁,任期两年,骆文襟卸任并离开董事会。萨缪尔森曾主导沃尔沃品牌重振,推动多项关键转型,使营收和营业利润率大幅增长。骆文襟任职期间,沃尔沃电动化转型在全球取得一定成效,但在中国市场销量下滑。沃尔沃在中国市场销量下滑与电动化转型策略有关,车型少、更新换代慢也是原因之一。为扭转颓势,沃尔沃将发起新品攻势。
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长城汽车CTO吴会肖透露,其L3级自动驾驶技术已进入落地规划阶段,公司将以用户体验为核心,推动智驾技术升级,并通过用户共创与低成本技术方案降低体验门槛。同时,长城汽车还与宇树科技达成战略协议,探索具身智能在工业与户外场景的应用。吴会肖预测机器人技术即将迎来工业与家庭场景的实质性应用阶段,但实现规模化部署与普及化应用面临多维度挑战。
3月30日,广汽传祺全新车系向往的首款车型S7正式上市,推出6款车型,售价16.98万~22.38万元,相比预售价降低4万元。这款五座中大型SUV与理想L7、问界M7同级,但为提升市场竞争力,采用更低定价策略。广汽传祺希望通过高阶智驾技术及差异化定位,推动品牌销量增长,并计划在2027年实现自主品牌占集团总销量60%以上的目标。
3月28日,在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阐述了吉利的“燃油车+新能源”双线发展战略。面对新能源占有率超50%的市场格局,吉利明确燃油车仍占约45%的重要份额,计划在油电混合动力领域持续投入,并聚焦五大核心燃油车型。同时,吉利坚持“智能吉利2025”战略,布局大算力芯片、智驾技术等智能化生态,以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得益于规模化效应和技术优势,2024年吉利总收入突破2400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213%。
3月28日,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在北京开幕。在3月29日的高层论坛上,多位业内人士呼吁以技术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避免恶性竞争,共同塑造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千万辆,出口首次超过200万辆,汽车整体出口达641万辆,连续16年居全球汽车出口第一。
3月29日,黑芝麻智能CEO单记章表示,智驾市场已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预计到2025年底乘用车NOA渗透率将达20%。车企自研芯片主要目的是实现差异化与软件成本优化,但第三方供应商仍具长期价值。全球AI芯片整体落后于英伟达半拍到一拍,黑芝麻智能在高速NOA场景下已具备与高通、英伟达竞争的能力。
3月28日晚,长城汽车发布2024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021.95亿元,同比增长16.73%;归母净利润达126.92亿元,同比增长80.76%。这一业绩增长得益于海外销售的显著提升及国内产品结构优化。2024年,长城汽车海外销量达45.41万辆,同比增长44.61%,占总销量的36.8%。俄罗斯等海外工厂产能利用率高达165.61%,推动境外业务毛利率升至18.76%。此外,高单价车型如坦克品牌和魏牌销量增长明显,助力单车收入超16万元。
电动车百人会预测2025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将达1500万辆,渗透率将升至55%。智能化方面,L2+高阶智驾功能正加速普及,成本下降使智驾功能下沉至10万~20万元车型市场,L4级自动驾驶预计2030年后大规模落地。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强调,车企应避免“价格战”,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竞争力,坚持长期主义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3月27日,一汽奔腾推出全新新能源序列“悦意”,计划两年内发布6款车型,以加速布局新能源市场;首款车型纯电SUV悦意03起售价9.29万元,试图以低价策略抢占紧凑级纯电SUV市场份额;在推出悦意序列之前,一汽奔腾已发布了越影平台、逐日动力、如意座舱等自主研发的新技术。
当地时间3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所有进口汽车征收25%的额外关税,该政策于4月2日生效。受此影响,预计美国每年新增超1000亿美元收入,但也会推高汽车生产成本和售价,每辆车成本可能增加3500美元至1.2万美元。加拿大、墨西哥等主要汽车出口国将受到冲击,其中加拿大总理卡尼表示将采取报复性关税。对中国而言,因整车出口美国占比不足1%,直接影响有限。
近日,雷诺集团旗下电动汽车业务部门Ampere宣布,首席运营官JosepMariaRecasens将担任首席执行官;雷诺计划开发两款售价低于2万欧元的电动汽车,其中下一代雷诺Twingo车型由中国研发团队开发;这款车型不会在中国生产或上市,其制造和销售都将集中在欧洲市场。
3月26日晚间,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财报,公司总收入达1061.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9%,主要受益于自主乘用车及新能源业务的增长。东风集团通过加大新能源研发投入、成本控制以及产品布局优化实现扭亏为盈,毛利同比增长38.2%,毛利率提升至12.8%。东风集团财务控制部总经理廖显志表示,公司未来将继续深耕新能源与智能化领域,计划到2025年推出多款新车型并完善智能驾驶技术,目标全年销量达300万辆,其中出口50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