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部电影票房的高低,都牵动着背后出品、发行公司等每一个环节。能否押中爆款,直接与以电影为主业的上市影企当年的业绩挂钩。2017年,各大影视公司都分得几杯羹?谁又是最厉害的“神赌手”?2018年谁是最大的潜力股?
随着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和视频产业的迅速发展,新媒体给纪录片带来的不仅是挑战,更是机遇。“纪录+”成为中国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
2017年电影票房市场严重两极分化,电视剧烂片横行库存高企,遗忘初心的影视人、急功近利的投资人,这到底是谁的锅?资本“欺负”影视了吗?还是影视“辜负”资本了?……在日前北京国际电影节的论坛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作为本届电影节深度合作的唯一财经媒体,近距离的感受了这场交锋。
谈到减负,就不能不说火热的校外培训。那么,给孩子报补习班的家长,他们在焦虑什么。
让人“欲罢不能”的,是些什么样的短视频?其中固然不乏积极、健康、阳光的作品,但也有很多浮夸的表演、出格的搞怪、偏激的嘲讽,有的还涉及色情、暴力、血腥。日前,国家有关部门下发文件指出,“近期一些网络视听节目制作、播出不规范的问题十分突出,产生了极坏的社会影响”。
抛开电影不说,仅武侠剧就诞生了许多经典作品。据了解,2018年,有多部武侠剧被翻拍,这让一部分武侠迷深感期待,也引起了部分人士的担忧:大批翻拍,是致敬经典还是消费情怀。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数据,2018年2月,中国电影票房频破纪录,单月票房首次突破100亿元。其中,春节档7天电影总票房达到57.23亿元,同比增长66.94%,观影总人次约1.42亿,同比增长56.9%。经过2016年的缓慢增长,中国电影在2017年焕发出新的活力,票房收入屡创新高,究其根源,有四大因素值得我们关注。
经过几年IP产业的运作,一些创作者也成为网络文学IP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于创作者本身就是极为重要的IP。而在市场效益的带动下,为了使创作者们强大的IP创作价值能够藉由电影放大,更多的网络文学作者投身影视界,开展影视领域的投资和创业。
近期几部热剧颇有默契都聚焦职场。韩剧《迷雾》、美剧《傲骨之战》、日剧《Unnatural(非正常死亡)》等三部行业剧获得的关注不小,评分也不低。但网络评分并不足以成为比较与评价影视作品的标准,但这几部大热剧集的种种成败之笔,还是为行业剧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今年开年来,一批文化类综艺赢得口碑与话题热度,然而有抄袭之嫌、炒作丑闻八卦的劣质节目仍不在少数。如何进一步净化综艺内容,使其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业界人士看来,"电视综艺"走进千家万户,是一片会影响社会文化素养的土壤,卫视与制作公司不应该被"粉丝经济"所绑架,不能一味迎合大众的感官刺激与纯娱乐需求,而是应该旗帜鲜明地坚持以文化人,用有品质、有温度的正能量内容吸引观众。
国产音乐剧的行业现状是“剧目多、精品少”,容易沦为“档期短、风险高”的“快餐演出”。如此看来,想要在市场上做大本土音乐剧的“蛋糕”,原创能力和市场运作水平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互联网文化消费日趋普及的同时,由于商家的各种限制条件、行业的种种潜规则、市场监管漏洞和缺失等因素,权益受损的消费者时常陷入徒唤奈何的境地。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尽快出台针对网络文化消费领域的纠纷解决机制,督促服务提供方履行责任。
2017年被认为是国产剧的一个“大年”。例如,尽管涌现了《人民的名义》《我的前半生》《那年花开月正圆》等顶尖剧目,但实际上,收视率不足0.5%的“炮灰剧”数量已经逼近80%。
火爆知识付费课程背后谁在获利“新世相”近期掀起的知识付费领域风波。虽然知识付费仍是近年来的关键词,多家平台相继推出多种形式的知识付费,有统计显示,中国愿为知识付费的用户达1.88亿人。但也有人质疑,“付费的就是优质的吗?”
提高国产剧卖到海外的售价,成为不少内地影视机构关心的话题。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电视剧市场规模882亿元,出口总额为5.1亿元人民币,比2015年的3.8亿增长了三分之一,“出海”的国产剧体量在不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