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0日 星期四
每经AI快讯,12月20日,美特斯邦威宣布向甘肃地震灾区捐赠价值1000万元保暖御寒物资,紧急驰援甘肃地震灾区救灾工作。(每日经济新闻)
展开每经AI快讯,12月20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12月19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大使向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交存了《枪支议定书》批准书。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中国批准《枪支议定书》将助推中国同发展中国家枪支管控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汪文斌表示,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历来高度重视枪支泛滥给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区和平稳定带来的多重挑战。批准《枪支议定书》是中方落实全球安全倡议、践行多边主义,维护国际地区和平稳定的又一重大举措。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刑事犯罪率最低、涉枪暴力案件最少的国家之一。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国际社会负责任的一员,中方愿以此次批约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各方在轻小武器领域的交流合作,特别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能力建设,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央视新闻)
展开每经AI快讯,金鹰股份(600232)12月20日晚间公告,公司拟与盛泰集团下属香港全资子公司新马服装共同在越南投资设立境外合资公司,建设麻类产品研发、生产基地。合资公司拟项目总投资预计为5124.3万美元(折合约3.59亿元人民币),分两期建设投产,一期、二期生产规模各为1.5万锭。项目建设完成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5400吨高档亚麻、大麻纱。
展开恩华药业(002262)12月20日晚间公告,公司于2019年9月25日收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FDA")发出的针对2019年4月1-5日公司贾汪原料药厂的原料药检查结果发现的销售至美国的产品存在执行USP(美国药典)方法和标准有缺陷等方面的不足而出具的警告信。近日,公司收到了FDA官方正式的邮件通知,FDA已经完成了对公司在2019年9月10日警告信中提出的缺陷的整改措施的评估,认为公司对警告信中提出的缺陷已做出相应地整改行动,因此,关闭对公司贾汪原料药厂的警告信。
展开每经AI快讯,中关村(000931)12月20日晚间公告,公司下属公司多多药业有限公司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证书编号为2023S02007的《药品注册证书》,多多药业研制的"蒙脱石散"(规格:每袋含蒙脱石3克)通过了仿制药注册申请。
展开每经AI快讯,纽威股份(603699)12月20日晚间公告,公司拟通过公司之子公司纽威石油设备(苏州)有限公司在沙特设立全资子公司纽威石油设备(沙特)有限公司(拟定名,最终以相关部门核准结果为准),拟投资自有资金约800万美元,主要用于当地厂房租赁、厂房装修、设备投资、软件投资、预备费、铺底流动资金等当地产能建设相关投资。
展开每经AI快讯,12月20日,香港证监会告诫公众,提防分别以"LonShiX"及"Bitbank (Global) Financial Holding Group"的名称运作的实体涉嫌从事声称与虚拟资产相关的欺诈行为。(每日经济新闻)
展开每经AI快讯,2023年12月20日,申万宏源发布研报点评仟源医药(300254)。 投资要点: 传统仿制药企业通过体外并购寻找新业务增长点:2005年成立以来,公司通过持续体外并购包括三圣药业、威奇达制剂事业部等获得主要品种,以及收购海力生、恩氏基因等公司股权向化药制剂以外业务进行延伸。2020年公司联合投资人控股江苏嘉逸,随后嘉逸董事长加入仟源成为公司董事长。从上市以来历经多次集采及内部业务调整之后,在持续深耕化药制剂行业的同时,公司已完成了自身产品矩阵的更新迭代。 管理层拟MBO实现共同控制增强激励:2023年7月公司发布定增预案,拟向董事长及总裁定向增发募资1.85亿元,完成后董事长及总裁将通过本次管理层收购成为仟源共同控制人,预计增发完成后两人合计持股比例将提升至19.41%。定增完成后公司实际经营者与公司及股东利益关联有望进一步深化,对未来经营管理形成有效激励。 集采冲击对公司存量业务盈利负面影响基本出清:上市初期公司主要品种为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注射用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在历经核心品种调出医保目录、主要品种集采之后,目前公司主要在售核心品种为依巴斯汀片、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预计后续暂无进入国采降价风险。 戒烟药伐尼克兰或为公司未来成长最大亮点:2023年2月子公司江苏嘉逸伐尼克兰获批上市,成为国内第3家全规格获批厂商。伐尼克兰为戒烟特效药,原研辉瑞由于生产杂质问题已于2021年启动全球召回。根据卫健委数据及相关政策目标,国内目前超过3亿吸烟人群,而至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需降低至20%。结合可比国家/地区,我们预计2030年国内伐尼克兰市场空间有望增长至20亿元。仟源有望借助伐尼克兰实现营收及利润的大幅增长。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为传统化药制剂企业,在售产品主要以抗感染类药品及抗过敏药为主,2020年公司通过收购江苏嘉逸进一步扩充产品管线,2023年2月潜力产品伐尼克兰获批后续有望成为公司收入利润贡献的主要品种。同年7月公司宣布签署股权回购协议,与财务投资人结束投资合作,预计后续每年可节约3,200万元财务费用。鉴于公司目前仍为亏损状态,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8.26/10.18/11.75亿元,同比-0.4%/+23.3%/15.4%,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12/0.66/1.45亿元,同比扭亏/+464.5%/+117.8%。我们采用FCFF绝对估值法得出公司每股价值为11.98元,对应市值为28.9亿元,较当前市值仍有22.2%的上行空间,首次覆盖并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集采降价风险、伐尼克兰放量不及预期风险、商誉减值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来源:慧博投研) (编辑 曾健辉)
展开每经AI快讯,2023年12月20日,天风证券发布研报点评上声电子(688533)。 智能电动化带动座舱升级,看好声学赛道量价齐升 声学赛道具备智能化+电动化+消费升级三重属性,由此带来在乘用车尤其是新能源乘用车上的量增和价升,从单纯的扬声器到功放、AVAS和软硬件结合的完整解决方案,对应单车价值量9倍的增长。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随着高阶座舱声学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预计到2025年,全球乘用车声学系统市场空间有望达到905亿元,2022-2025年CAGR为9%。 消费者对更好座舱交互的需求提升,声学系统作为容易被用户感知的部分成为主机厂展示产品力的重要指标,优秀上游声学公司迎来发展机会。此外,新能源及自主品牌的崛起为本土企业实现国产替代提供了机遇。 为什么看好上声:品类扩张+客户优质+调音构筑壁垒 本质上是看好品类扩张+优质客户+调音能力赋予公司的成长性。公司深耕汽车声学领域30年,业务专注度高,客户资源覆盖国内外传统车企+新能源龙头,并基于产品耦合度以及整车调音技术积累,将产品线从单一扬声器拓展至扬声器+功放+AVAS的产品组合。因此,我们认为公司成套解决方案具备较强竞争力。 从扬声器单品到完整解决方案,单车价值量提升的同时有望抬高公司市占率天花板;持续扩产+导入新能源客户,加强了燃油车下滑背景下的公司成长动能。行业壁垒在调音软件,我们认为公司凭借调音技术积累、专业调音团队以及硬件设计优势,有望逐步实现调音业务突破,如此一方面可以提升产品性价比+客户黏性,另一方面有望提供新的业务增长点。 投资建议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22.78/32.95/44.11亿元,同比增长28.80%/44.61%/33.88%;归母净利润将分别达到1.61/2.59/3.75亿元,同比增长84.37%/61.07%/44.76%。 估值:行业beta+公司alpha,量价齐升逻辑简单清晰,市场容易形成一致预期;A股声学龙头,标的具备稀缺性。公司当前市值对应2023-2025年PE分别为40/25/17X,以华阳集团、国光电器等可比公司平均PE作为参考,考虑未来三年预计具备较高的增速,而作为A股车载声学龙头有一定稀缺性,因此我们给予公司2025年25XPE,目标价58.55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汽车销量不及预期的风险、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技术创新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来源:慧博投研) (编辑 曾健辉)
展开每经AI快讯,12月20日,小米公司官博宣布,小米Civi与迪士尼再度合作,小米Civi 3手机将推出迪士尼草莓熊限定版,并于12月22日发布。(每日经济新闻)
展开每经AI快讯,2023年12月19日,浙商证券发布研报点评韦尔股份(603501)。 公司图像传感、触碰显示、模拟解决三大条线协同发展,平台化能力初具规模,形成以车载赛道为核心增量,手机业务为底座的成长模式。中期我们坚定看好汽车智能化加速升级过程中,公司高端CIS产品的进一步渗透;长期视角,我们认为公司以车载CIS为起点、向车用电源管理IC、射频开关等其他车端元器件的品类扩张,将是支撑其进一步拓宽业务边界、保持增长动力的主干逻辑。 业务总观:三大条线协同格局成型,短中长期发展动力均已完成部署 依托内生发展和外部收购并举战略,公司成功构建起图像传感、触碰显示、模拟解决三大业务体系,形成对手机、汽车等赛道的准确聚焦。以手机CIS为起点,公司凭借成熟产品力及优势资源导入能力,已成为全球TOP 3供应商,形成坚实业务底座。同时公司以车载CIS为媒介,成功切入车载条线,形成第二增长曲线。伴以模拟IC及触控显示等领域的布局,我们认为公司未来各阶段的技术布局和成长动力已充分部署,平台化优势有望在未来数年持续显著体现。 短期催化:高端大底新品放量+库存周期反转,手机CIS柳暗花明 公司大底产品自23Q3末起陆续在多家头部手机旗舰机型搭载,新品充分放量有望持续弥补近年因终端创新力度不足对零部件放量节奏的压制;此外受制于宏观需求影响,智能手机终端及CIS行业整体在22H2-23H1历经去库阵痛期,当前阶段去库已接近尾声,补库周期有望自23Q4起陆续开启,公司手机端盈利能力有望迅速修复并进入持续上升期。 中期成长:座舱/自驾升级带动公司高端车载CIS产品持续渗透 座舱和自驾功能升级大背景驱动以国内为代表的主机厂高端CIS产品装配率进一步提升。公司高端产品布局较早、技术成熟,陆续实现了1-8MP车用CIS全线覆盖,并以LED频闪抑制技术、高动态范围双转换增益技术、夜鹰近红外技术等深入解决车端CIS痛点问题。此外通过增持北京君正和加入英伟达自动驾驶生态,公司与产业保持密切合作,配合稳定的供应链,加强业务协同性,有望迅速提高高端产品渗透率和市场份额。 长期展望:泛模拟IC等车载业务品类扩张有望继续拓宽公司盈利边界 公司模拟解决方案形成包括车载MOS、电源管理IC、射频开关在内的完整品类布局,凭借优异品质和集团化供应保障优势,对车载条线全品类覆盖形成有效补齐。我们认为车端业务品类扩张将成为公司进一步提升盈利边际、完善业务格局的重要拼图,有望成为长期视角下公司持续成长的重要通道。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213.20/254.85/290.82亿元,同比增长6.19%/19.53%/14.11%;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70/24.67/34.57亿元,同比增长8.12%/130.46%/40.14%。参考以CIS为主业的半导体设计公司格科微和思特威,2023-2025年平均PE为292/121/74X。考虑到公司市场份额高、龙头地位稳固,且行业整体已到达新品和周期逻辑共振阶段,我们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CIS大底50M新品放量不及预期;车载+OLEDDDIC等新产品开发/送样节奏不及预期;晶圆厂产能供给不及预期;汇率波动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来源:慧博投研) (编辑 曾健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