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朗泽在港股IPO期间,两度推迟发售并退回投资者股款。最初定于7月9日上市,后因涉诉延迟至7月15日,但又再次推迟。涉诉焦点为海南吉元对首钢朗泽控股子公司宁夏首朗的投资回报及定价权不满。此外,纠纷或影响首钢朗泽的原料供应。首钢朗泽表示,已与新尾气供应商达成协议,以备不时之需,但若停供将导致停产。
深圳港作为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第四的港口,2025年上半年吞吐量显著增长。7月10日,深圳发布《深圳水域船舶安全航行规定》,将于7月20日实施,以规范船舶航行、停泊、作业行为,解决通航管理挑战。该规定包括六章节49项条款,填补多项管理空白。深圳海事局还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从促进航运要素集聚、助力航运绿色发展、提升港口服务能级、支持邮轮游艇经济四方面发力,推动“蓝色经济”发展。
7月7日,李泽楷创立的富卫集团正式登陆港交所主板,每股定价38港元,共发行9134.21万股,所得净额约29.53亿港元。上市首日股价微涨1.05%。富卫集团主席马时亨表示,回港上市是好决定,对市场前景乐观。公司曾三次递表港交所未果,此次IPO获37.13倍认购。尽管过去三年累计亏损超10亿美元,但2024年已扭亏为盈。募集资金将用于提高资本水平、增长资金等。
7月2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香港特区政府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陈美宝宣布,经与广东省相关部门协商后达成共识,“粤车南下”计划争取于11月正式启动实施。初步实施阶段,每日配额100辆车,车辆可驶入香港市区。对于车辆停留香港的时间...
近日,御风未来副总裁盛亮在香港接受专访时表示,香港在低空经济领域既是空白又有多重助力,期待将内地经验通过香港推向全球,助力建立行业标准高地。他指出,御风未来会考虑进入香港“沙盒测试”场景,并借助香港“超级联系人”角色,优化出口路径、引入海外技术。对于无人机跨境难点,他认为主要在于技术法规差异。
6月30日,2025广东省房地产企业综合竞争力研究报告正式发布,广东省房协会长王韶等多位领导出席。报告显示,典型房企市场集中度分化,TOP100房企销售额占比下降,TOP10房企销售额占比上升。典型房企阵容变化大,央国企阵容不断壮大,外来房企有所扩容。
6月30日,蓝思科技在香港召开上市新闻发布会,宣布其港股IPO正式进入公开招股阶段,将于7月9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公司管理层表示,此次融资将支持新兴产品研发及海外产能扩张。对于汽车行业增长放缓,副总经理江南认为新能源、智能化趋势确定,前景广阔。管理层还指出,折叠屏手机将成为新增长点,公司已与海内外人形机器人企业建立合作,未来计划扩大全球业务布局。
6月26日,港元在早上纽约交易时段触发了联系汇率机制下7.85港元兑1美元的“弱方兑换保证”。香港金管局按银行要求向市场沽出美元,买入总值94.2亿港元。金管局总裁余伟文表示,今年5月初港元曾数度触发“强方兑换保证”,此次触发“弱方兑换保证”是多重因素叠加所致,属于联系汇率制度设计和正常操作的一部分。
6月25日,“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探访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丁宁表示,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的关键在于提炼底层规律并灵活运用,以实现真正的场景适应性突破。他指出,能耗问题是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的重大瓶颈,需大幅革新计算架构和算法以降低能耗。丁宁还提出,具身智能通过多模态感知融合可降低对算力和数据的要求,有助于简化系统。
6月23日,三花智控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发售价为22.53港元/股,募资净额为91.77亿港元。上市首日,三花智控股价走跌,收盘跌幅收窄至0.13%。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波表示,香港上市为公司全球化拓展提供新平台。三花智控还计划投资研发仿生机器人,募资所得款项净额约10%将用于该领域技术研发。
6月21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科学联盟在深圳成立,联盟由两地高校、科研院所及创新企业组成,首批37家成员单位,旨在打造“双城联动、全域协同”的科学片区。同时,深莞规划“1主、2快、1高”陆路通道体系,新建光明至松山湖主干通道,车程将缩至10分钟。
2025年6月20日,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迎来成立25周年纪念。今年年初至6月20日,港交所共完成31宗首次公开招股发行,募资总额超884亿港元,跃居全球资本市场首位。当前,港股IPO热潮凸显“中国特色”,A股行业龙头密集启动“A+H”战略,国际投资者加速回流。港交所正以更开放姿态,拥抱未来金融市场发展。
6月17日,海天味业港股打新热度高涨,超39万人认购,中签率低,富途平台融资认购倍数近700倍,创港股IPO认购人数新高。多位熟悉港股市场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打新赚钱效应更明显、国际资金再平衡布局中国资产、南向资金与外资共同净流入等多重因素共同助推了港股IPO市场火热。
美世投资管理公司亚洲多资产负责人卡梅伦·西斯特曼斯表示,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股市估值相对便宜,但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公司减持发达市场股票,增加现金比重作为防御性投资。同时,他看淡全球股市,但对黄金走势持中立态度,认为人工智能对全球经济有积极影响,但市场受其他因素推动。
2025年下半年,多家国际投行看好中国市场的结构性机会。瑞银全球金融市场部中国主管房东明表示,海外投资者对中短期中国经济走向及AI相关行业较为关注。他认为,A股和港股因“盈利修复+估值回升”及流动性向好存在上行空间。当前外资回流中国股票市场动力增强,仓位仍有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