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注意到,在今年进博会上,辉瑞、强生、赛诺菲等药企都带来了各自在多发性骨髓瘤上的成果。逐渐走向“慢性病”的多发性骨髓瘤,为何还是跨国药企研发焦点?
11月5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围绕“健康中国,美好生活”主题,展示了国际领先的尖端技术和创新产品。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说:“人工智能大模型对整个医疗系统的应用和干预是全方位的,从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都将实现人工智能的应用。人工智能不仅会大大提升医疗的效率,还会使得整个医疗系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变成覆盖全民、全阶段的医疗监督,改变整个医疗的范式。”
◎在业界和阿斯利康内部,王磊都可以被称为“传奇人物”。导游出身的他,于2013年加入阿斯利康,并在此后“四年四跳”,最终刷新中国人在跨国药企管理体系中担任的最高职位纪录。在任期间,王磊高度强调阿斯利康中国的“本土化”属性,并一度让阿斯利康被业界称为“最不像外企的外企”。
◎在田安娜的领导下,默沙东大幅度加快了将创新产品引入中国的步伐。默沙东在中国的肿瘤产品线已获批22个适应证,其中,肿瘤免疫疗法已获批14个适应证,覆盖了肺癌、胃癌或肝癌等在中国具有典型性且疾病负担巨大的癌症。
◎在更多双抗药物在国内获批前,尽早进入医保目录、抢滩市场,可能是双抗药物积极参与今年医保谈判的原因之一。
◎今年是流感疫苗价格战最激烈的一年。在前几日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价疫苗采购中,北京科兴以每支10.5元的价格中标,其他竞标单位中,复星雅立峰的报价低至每支6.5元,创历史最低。
◎天津市儿童医院主任医师邹映雪建议,在合胞病毒流行季到来之前,建议家长尽快为婴儿接种合胞病毒预防单抗。
◎“主要原因还是大家没有抓住三明医改的本质要求。”陕西省山阳县卫生健康局原副局长、资深医改专家徐毓才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三明医改的三个核心问题是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医保基金打包和医务人员的薪酬制度改革,各地只要正确学习三明经验,医保基金亏空的情况就不会再出现了。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前往福建泉州,进一步了解福建省在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上的成绩。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记者了解到,在胸痛中心的运行中,泉州市第一医院通过微信群与基层医院建立实时联系,大幅降低了患者死亡率。在福建中医药大学泉州正骨医院,记者得知,中医优势门诊病种支付方式改革较好地调动了医生使用中医药的积极性,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同时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
◎9月6日上午,在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见解论坛“AI医药革命:产业链创新之路”上,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程炜对相关研究进行了详尽介绍。他表示,新型标志物的挖掘和早期识别离不开大数据和AI(人工智能)算法的助力,“一管血测AD”的时代已经近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院长吴皓说,以前很多老人不会关注听力不好,不认为这是个事儿。但老了听不见,除了交流有障碍,还会对人脑的结构、功能产生一系列影响。
◎近日,Gyre首席运营官、控股子公司北京康蒂尼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康蒂尼药业”)CEO叶卫国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他表示公司首款产品的商业化不乏遗憾,下一款产品的打法要更加激进。
◎7月2日至4日,记者分时段对北京市内7家眼镜店/视保机构进行电话咨询,发现还有商家在第三方平台挂售哺光仪产品及试用服务。7家眼镜店/视保机构中,只有一位机构人士称目前经营哺光仪“属于违法行为”,其余6家均表示有售卖或出租哺光仪的渠道。其中一家表示,店内没有现货但可以推荐到生产厂家拿货;另一家机构则主动推荐近视客户所在地的相关联系方式。
◎此前49%股权的交易对价为41亿元,如今2%的股权却以“无偿”形式转让,化医集团为何愿意“吃亏”?《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询发现,这或与双方2019年签署的一份《补充合同》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