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AI快讯,美国能源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及其合作机构的科学家设计出了一种高选择性催化剂,只需一步反应,即可将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转化为易于运输的液体燃料甲醇。据最新一期《美国化学学会杂志》发表的论文介绍,这种甲烷转化为甲醇的直接过...
每经AI快讯,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科学家成功开发出一种高性能的小型化脑机接口(MiBMI),能直接将大脑中的信号转化为文本。MiBMI不仅提高了脑机接口的效率和可扩展性,也有望催生实用且完全可植入的设备。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电气与电...
每经AI快讯,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证明,利用纳米技术构建的二维超表面,实现了对热辐射光学性质的精确调控。这项发表在新一期《自然·纳米技术》上的成果,为创造前所未有的定制光源铺平了道路,并将对一系列科技应用产生影响。(科技日报)
每经AI快讯,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帐篷状电极。这款传感设备能以微创方式部署到人脑表面并自行展开,收集脑电图和其他神经生理学数据。该设备使用后能在人体内自然降解而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自...
每经AI快讯,日本名古屋大学领导的团队研发了一种突破性方法,可高速大面积沉积二维(2D)材料,有望彻底改变纳米片的生产方式。这种创新技术生产的纳米片,如拼好的拼图般均匀而密集,且质量极高。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Small》杂志上。(...
每经AI快讯,美国科学家展示了一种利用DNA全方位实现数据存储和计算的技术,即重复存储、检索、计算、擦除或重写数据,而以前的DNA技术只能完成其中部分任务。相关论文22日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杂志。(科技日报)
每经AI快讯,日本名古屋大学科学家领导的团队通过实验,成功观察了有机分子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分布情况。由于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由价电子控制,这一成果揭示了化学键的基本性质,有望促进药学和化学工程等领域的发展。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美...
每经AI快讯,我国嫦娥五号月壤研究又有新发现——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等单位组成的科研团队,经过3年的深入研究和反复验证,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利用月壤大量生产水的方法,有望为未来月球科研站及空间站的建设提供重要设计依据。...
每经AI快讯,从银河航天公司获悉,该公司已完成国内首批星载毫米波AiP(AntennaInPackage)瓦式多波束相控阵天线的批量研制。银河航天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朱正贤表示,随着瓦式多波束相控阵天线成本大幅降低、研制周期缩短...
每经AI快讯,基于在美国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上开展的碰撞实验,来自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等中外单位的科研人员,首次在相对论重离子金金碰撞中观测到一种新的反物质超核——反超氢-4。这是迄今科学家观测到的最重反物质超核。相关研究成果21日在线...
每经AI快讯,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机械生物学研究所联合发现一种唤醒休眠神经干细胞的新方法,为自闭症、学习障碍和脑瘫等神经发育障碍提供了潜在的新疗法。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的这项研究表明,名为星形胶质细胞的神经细胞对...
每经AI快讯,德国莱布尼兹大学光子研究所所长迈克尔·库士领导的团队,首次让量子信息和传统数据“搭乘”同一光纤通道成功传输。这意味着在理论上,未来的量子互联网可使用现有基础设施。相关论文发表于《科学进展》杂志。(科技日报)
每经AI快讯,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储存环日前成功存储35个电子束团,流强达到12毫安。这是HEPS建设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标志着HEPS加速器进入了调束快行道。在接下来的几个月...
每经AI快讯,发光太阳能聚光器(LSC)是一种利用光致发光材料将阳光转化为可被光伏电池捕获利用的装置。据发表在最新一期《能源光子学杂志》上的论文,日本立命馆大学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型叶状LSC模型,可增强光子的收集和传输能力,大幅提高...
每经AI快讯,记者从复旦大学获悉,该校周鹏-刘春森团队从界面工程出发,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最大规模1Kb纳秒超快闪存阵列集成验证,并证明了其超快特性可延伸至亚10纳米。相关研究成果12日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电子学》。该研究团队研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