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岚图汽车宣布完成与DeepSeek模型的深度融合,岚图知音将成为汽车行业首个融合该模型的量产车型。此前,岚图逍遥座舱已完成接入和部署。2月14日起,岚图知音用户可通过OTA更新体验。前一天,吉利汽车也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星睿大模型已成功与DeepSeek-R1完成技术融合。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则在开工信中称,小鹏汽车的目标是成为“全球AI汽车公司”。当前,智能化已成为汽车产业趋势,AI技术将为汽车行业带来变革,如加速自动驾驶功能训练效率、提升智能座舱用户体验、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等。此前,不少车企已开始布局AI技术领域,国内新势力车企更为积极。业内分析认为,AI技术正在推动汽车行业发展,未来应用将更广泛深入。
1月22日,机器人产品公司维他动力完成亿元种子轮融资。其创始人余轶南等曾任职于地平线、理想汽车等。车企纷纷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参与方式分为自研和投资,如特斯拉、小鹏等自研,上汽、北汽等投资。目前,车企布局方向可分两类,一类聚焦造车,如广汽;一类打造科技产品,如特斯拉。车企“造人”,软硬件多链条复用,应用场景具优势。但人形机器人行业仍处初期,面临成本与智能化挑战,市场前景虽好,但产业尚处萌芽期,存在泡沫化风险。
2024年1~11月,激光雷达单年装机量首次突破130万,对比2023年同期增幅达127%。随着L2辅助驾驶技术渗透率增长及消费者认知提高,高阶智驾成为车企争夺焦点。速腾聚创、华为技术与禾赛在激光雷达供应商装机量排名中位居前三。目前,激光雷达行业正面临价格调整,预计未来甚至价格低于15万元的电动汽车也将配备。自动驾驶向L3跨越,激光雷达必要性凸显,L3级自动驾驶相关政策文件对传感器也有明确要求。为应对L3级自动驾驶,车企和激光雷达企业均已开始布局,激光雷达市场产值有望增长。
近日,在地平线智驾科技畅想日上,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表示,2024年智能驾驶迎来全新发展阶段,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50%,众多科技公司入局。地平线提出3年内实现“脱手可开”,5年内“闭眼可开”,10年内“随心可开”的目标。预计到2025年,L2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渗透率将接近65%,自动驾驶进入用户“爱用”阶段。政策方面,《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与《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促进条例》相继发布,推动L2向L3级别过渡。目前,地平线已与全球超40家车企合作,征程家族车载智能计算方案累计出货超700万套,预计2025年迈过1000万量产大关。此外,地平线发布了HorizonSuperDrive™全场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具备融合倒车能力的城市NOA和漫游模式的城区NOA,计划于2025年三季度实现首款量产合作车型交付。面对特斯拉FSD等国际竞争对手,地平线强调双系统应对中国特有的复杂交通问题。
2025年1月15日,京西集团宣布第四代磁流变技术全面国产化。此前,磁流变液技术被海外厂商垄断,MRC悬架成本高昂,渗透率低。而京西集团的磁流变减震器硬件易标准化、通用化,阻尼动态调节范围大,调校灵活度高,便于后期升级。目前,该生产线已落地深圳和张家口,预计2025年产能达200万支。京西集团已与多家品牌达成合作,磁流变技术将于2025年一季度量产,首次赋能中国纯电平台。未来15~20年内,全球近半汽车减振器将采用磁流变技术,预计到2028年我国磁流变悬架系统市场规模将超100亿元。
2025年1月中旬,赛力斯“机器狗”或发布,6月底或量产。虽未获官方证实,但赛力斯与重庆市财政局控股公司成立的凤凰智创被视为承接人形机器人业务的载体。目前,凤凰智创相关机器人研发人员约200人,若进展顺利,明年年底有望量产。人形机器人已成车企布局热门赛道,广汽、奇瑞、小鹏、比亚迪等均有涉足。有观点认为,赛力斯布局人形机器人可体现技术创新前瞻性,也顺应重庆发展趋势。然而,也有人认为产业尚处萌芽期,市场需求不确定,企业加入布局存在泡沫化风险。
2024年12月31日,小鹏P7+车位到车位功能开启先锋智驾团推送,预计2025年1月底全量上线。新年伊始,车企智驾比拼转向追求全场景智能驾驶体验,能否尽快全量推送成为新评价标准,目前多企业已进入该竞争场。“车位到车位”功能从任意车位出发,经复杂场景到达另一车位,至少包括全场景覆盖、应对复杂路况和连接泊车等核心能力,行业分化为几种路线,且端到端技术路径也开始转变。
2025年开年,国家发改委低空经济发展司正式成立。深思实验室主任杨军院士称,低空经济被视为未来经济增长新引擎,其发展需政策支持。该实验室已研制相关项目,预计未来五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破5000亿元。低空经济涵盖多领域,将带来深远影响,但安全飞行面临挑战,需完善基础设施,其中低空复杂环境模拟装置建设尤为重要。杨军表示,此装置是推动地方低空经济发展的必备设施。
1月8日,2025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宝马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舱——BMW首创全景iDrive和BMW新世代操作系统X全球首发。该座舱涵盖众多交互“黑科技”,操作系统X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融入生成式AI大语言模型,具有众多专属产品及功能,还与中国科技公司合作打造本土语音引擎技术。未来,该操作系统X将搭载在新世代量产车型上,于2026年与中国消费者见面。
美国时间2025年1月7日至10日,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公布合作厂商,蔚来、小鹏未在列。黄仁勋还发布新品,英伟达与丰田、极氪等达成合作。英伟达是汽车芯片重要供应商,其Thor芯片多次延期,影响车企新品投放,促使车企加大自研力度,如小鹏、蔚来、理想等均在自研智驾芯片,比亚迪、东风等传统车企也在积极布局。
2025年1月7日至10日,国际消费电子展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众多车企携创新技术亮相,如宝马的全景iDrive智能座舱、丰田的智能交通生态项目等。自动驾驶技术仍是重点,Mobileye、英伟达等带来创新成果,丰田、铃木等展示智慧交通概念。中国展商数创新高,极氪将公布最新核心技术,小鹏汇天展出分体式飞行汽车,长城灵魂SOUO首次亮相,黑芝麻智能、禾赛科技等也将展示最新产品。
2025年开年,国内首辆分布式电驱动飞行汽车“东大·鲲鹏1号”亮相。飞行汽车集成前沿科技,被视为未来交通出行的变革趋势,长安、广汽、小鹏等车企积极布局。其面临技术、法规、成本及社会接受度等挑战,目前成本很高,商业化还需时间。尽管如此,其市场前景仍被看好,预计2040年全球规模将达1.5万亿美元。中国多城市也推出相关支持政策,推动其发展。
近日,地平线在2024生态大会上宣布征程6系列获超20家车企合作,自发布以来新增超10家。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乘用车ADAS和AD解决方案供应商,产品先后搭载多款车型,预计2025年起征程6系列将搭载超100款中高阶智驾车型。目前,多家软硬件合作伙伴已基于征程6系列开发差异化智驾解决方案。地平线已与超40家车企及品牌达成合作,中国前十大车企均在列。
宝马集团将于2025年CES上首发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舱BMW首创全景iDrive。打开车门时,有光与声的表演,氛围灯还会随内容变化。此外,它涵盖众多交互“黑科技”,将随新世代SAV车型推出,中国市场版本将融入本土技术和服务,新世代操作系统X也将于2026年与中国消费者见面。
12月27日,深圳佑驾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首日高开,股价大涨近10%。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已完成近10轮融资。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涵盖iSafety、iPilot和iRobo系列,智能座舱以座舱感知和监控及交互为核心,车路协同覆盖公路和路口等场景。公司拥有全栈自研能力,核心算法涵盖四大智能驾驶模块。截至今年12月10日,累计为35家整车厂的94款车型展开量产。营收层面,2021年至2023年复合年增长率为64.9%。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44.5%,调整后净亏损收窄。毛利率由2021年的9.7%增长至2023年的14.3%。公司在持续发力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在推进全球化战略,其解决方案已被6家整车厂的15款在研出口车型选用,并为4家整车厂的21款出口车型实现S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