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或提前进入“全民智驾”时代,长安汽车2月发布“北斗天枢2.0计划”,今年起在10万元级别车型搭载激光雷达,比亚迪则喊出“全民智驾”口号,将高阶智驾带入7万元级市场。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L3级是车辆驾驶权变更关键分水岭。眼下,车企加速高阶智驾系统上车,华为乾崑智能驾驶和鸿蒙座舱系统成焦点,岚图梦想家、阿维塔07Pro+等均已搭载。
2月14日晚,文远知行美股盘前暴涨,开盘后一度熔断,因其搭上英伟达“战车”。文远知行创立于2017年,主营L4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和商业化应用,已完成10轮融资,在北京等6个城市有公开运营的Robotaxi,其新一代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采用英伟达芯片。文远知行的飙涨刺激了智驾概念股行情,投资者关注中国智驾股是否过热,机构则看好其未来,摩根大通等给予其增持或跑赢行业评级。
2月12日晚间,激光雷达供应商图达通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计划以De-SPAC模式上市,由清科资本、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公司估值为117亿港元。图达通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图像级激光雷达解决方案,已与蔚来等车企合作,产品广泛应用于L3+高级别自动驾驶等领域。截至2025年2月3日,蔚来已有九款车型采用其激光雷达方案。尽管图达通2022年和2023年的营收分别为6630万美元和1.21亿美元,但因高额研发成本,同期亏损分别为1.88亿美元和2.18亿美元。随着智能驾驶市场快速发展,预计2024年激光雷达装机量将突破150万颗,激光雷达在中低端车型中的渗透率也将进一步提升。
2月7日,东风汽车宣布已完成DeepSeek全系列大语言模型接入工作,旗下自主品牌车型将陆续搭载应用。该技术将革新人车交互方式,为用户提供更智能出行体验。目前,东风猛士917汽车智能座舱已完成接入,岚图汽车也将融合DeepSeek。东风汽车称接入该模型可实现三方面用户体验升级,未来还将加强与优秀AI企业合作。
2月7日,岚图汽车宣布完成与DeepSeek模型的深度融合,岚图知音将成为汽车行业首个融合该模型的量产车型。此前,岚图逍遥座舱已完成接入和部署。2月14日起,岚图知音用户可通过OTA更新体验。前一天,吉利汽车也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星睿大模型已成功与DeepSeek-R1完成技术融合。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则在开工信中称,小鹏汽车的目标是成为“全球AI汽车公司”。当前,智能化已成为汽车产业趋势,AI技术将为汽车行业带来变革,如加速自动驾驶功能训练效率、提升智能座舱用户体验、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等。此前,不少车企已开始布局AI技术领域,国内新势力车企更为积极。业内分析认为,AI技术正在推动汽车行业发展,未来应用将更广泛深入。
1月22日,机器人产品公司维他动力完成亿元种子轮融资。其创始人余轶南等曾任职于地平线、理想汽车等。车企纷纷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参与方式分为自研和投资,如特斯拉、小鹏等自研,上汽、北汽等投资。目前,车企布局方向可分两类,一类聚焦造车,如广汽;一类打造科技产品,如特斯拉。车企“造人”,软硬件多链条复用,应用场景具优势。但人形机器人行业仍处初期,面临成本与智能化挑战,市场前景虽好,但产业尚处萌芽期,存在泡沫化风险。
2024年1~11月,激光雷达单年装机量首次突破130万,对比2023年同期增幅达127%。随着L2辅助驾驶技术渗透率增长及消费者认知提高,高阶智驾成为车企争夺焦点。速腾聚创、华为技术与禾赛在激光雷达供应商装机量排名中位居前三。目前,激光雷达行业正面临价格调整,预计未来甚至价格低于15万元的电动汽车也将配备。自动驾驶向L3跨越,激光雷达必要性凸显,L3级自动驾驶相关政策文件对传感器也有明确要求。为应对L3级自动驾驶,车企和激光雷达企业均已开始布局,激光雷达市场产值有望增长。
近日,在地平线智驾科技畅想日上,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表示,2024年智能驾驶迎来全新发展阶段,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50%,众多科技公司入局。地平线提出3年内实现“脱手可开”,5年内“闭眼可开”,10年内“随心可开”的目标。预计到2025年,L2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渗透率将接近65%,自动驾驶进入用户“爱用”阶段。政策方面,《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与《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促进条例》相继发布,推动L2向L3级别过渡。目前,地平线已与全球超40家车企合作,征程家族车载智能计算方案累计出货超700万套,预计2025年迈过1000万量产大关。此外,地平线发布了HorizonSuperDrive™全场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具备融合倒车能力的城市NOA和漫游模式的城区NOA,计划于2025年三季度实现首款量产合作车型交付。面对特斯拉FSD等国际竞争对手,地平线强调双系统应对中国特有的复杂交通问题。
2025年1月15日,京西集团宣布第四代磁流变技术全面国产化。此前,磁流变液技术被海外厂商垄断,MRC悬架成本高昂,渗透率低。而京西集团的磁流变减震器硬件易标准化、通用化,阻尼动态调节范围大,调校灵活度高,便于后期升级。目前,该生产线已落地深圳和张家口,预计2025年产能达200万支。京西集团已与多家品牌达成合作,磁流变技术将于2025年一季度量产,首次赋能中国纯电平台。未来15~20年内,全球近半汽车减振器将采用磁流变技术,预计到2028年我国磁流变悬架系统市场规模将超100亿元。
2025年1月中旬,赛力斯“机器狗”或发布,6月底或量产。虽未获官方证实,但赛力斯与重庆市财政局控股公司成立的凤凰智创被视为承接人形机器人业务的载体。目前,凤凰智创相关机器人研发人员约200人,若进展顺利,明年年底有望量产。人形机器人已成车企布局热门赛道,广汽、奇瑞、小鹏、比亚迪等均有涉足。有观点认为,赛力斯布局人形机器人可体现技术创新前瞻性,也顺应重庆发展趋势。然而,也有人认为产业尚处萌芽期,市场需求不确定,企业加入布局存在泡沫化风险。
2024年12月31日,小鹏P7+车位到车位功能开启先锋智驾团推送,预计2025年1月底全量上线。新年伊始,车企智驾比拼转向追求全场景智能驾驶体验,能否尽快全量推送成为新评价标准,目前多企业已进入该竞争场。“车位到车位”功能从任意车位出发,经复杂场景到达另一车位,至少包括全场景覆盖、应对复杂路况和连接泊车等核心能力,行业分化为几种路线,且端到端技术路径也开始转变。
2025年开年,国家发改委低空经济发展司正式成立。深思实验室主任杨军院士称,低空经济被视为未来经济增长新引擎,其发展需政策支持。该实验室已研制相关项目,预计未来五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破5000亿元。低空经济涵盖多领域,将带来深远影响,但安全飞行面临挑战,需完善基础设施,其中低空复杂环境模拟装置建设尤为重要。杨军表示,此装置是推动地方低空经济发展的必备设施。
1月8日,2025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宝马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舱——BMW首创全景iDrive和BMW新世代操作系统X全球首发。该座舱涵盖众多交互“黑科技”,操作系统X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融入生成式AI大语言模型,具有众多专属产品及功能,还与中国科技公司合作打造本土语音引擎技术。未来,该操作系统X将搭载在新世代量产车型上,于2026年与中国消费者见面。
美国时间2025年1月7日至10日,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公布合作厂商,蔚来、小鹏未在列。黄仁勋还发布新品,英伟达与丰田、极氪等达成合作。英伟达是汽车芯片重要供应商,其Thor芯片多次延期,影响车企新品投放,促使车企加大自研力度,如小鹏、蔚来、理想等均在自研智驾芯片,比亚迪、东风等传统车企也在积极布局。
2025年1月7日至10日,国际消费电子展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众多车企携创新技术亮相,如宝马的全景iDrive智能座舱、丰田的智能交通生态项目等。自动驾驶技术仍是重点,Mobileye、英伟达等带来创新成果,丰田、铃木等展示智慧交通概念。中国展商数创新高,极氪将公布最新核心技术,小鹏汇天展出分体式飞行汽车,长城灵魂SOUO首次亮相,黑芝麻智能、禾赛科技等也将展示最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