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香港SPAC公司TechStar宣布与内地汽车激光雷达供应商图达通合并,使图达通通过借壳上市,目前估值为117亿港元。此举旨在推动图达通上市并获得融资。图达通成立于2016年,主营图像级激光雷达解决方案,是2023年全球乘用车激光雷达销售收入排名第一的企业。此次合并涉及发起人禁售协议及PIPE投资协议,黄山建投资本等投资者将投入5.513亿港元。尽管图达通与蔚来等企业有紧密合作,其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持续亏损,主要由于高额研发成本。业内普遍认为,激光雷达行业虽面临亏损挑战,但凭借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未来市场前景广阔,预计2024年至2030年中国ADAS应用的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大幅增长,复合年增长率达50.1%。
英伟达Thor芯片量产再度延期,原计划2024年年中量产,现预计明年年中上市且仅为入门版。该芯片专为特定工作负载打造,升级到最新架构,但量产不顺,或因芯片架构问题。这可能导致其丢失核心客户,不少车企新品投放节奏也受影响,“蔚小理”等加速自研智驾芯片。自研芯片可降本、保供应,但投入大,产出比是车企面临的沉重话题,且国产芯片在可靠性和生产一致性上与国外厂商有差距。
近日,多家车企和供应商宣布加速端到端大模型智驾技术的量产计划,包括小米、零跑、蔚来等,预计2025年实现大规模上车。行业专家认为,2024年是端到端技术从1.0阶段迈向2.0阶段的关键年份,特斯拉FSDV12版本的成功促使国内车企纷纷调整智驾团队以跟进。技术路线方面,目前行业主要分为一段式和两段式两个流派,如华为、百度Apollo等支持两段式,而商汤科技、Momenta等则倾向于一段式。专家指出,无论采取何种技术路线,降低成本和提高技术可靠性是推动智能驾驶普及的关键。据预测,2025年NOA功能的市场渗透率将超过40%,高端智能驾驶技术将逐渐向中低端车型渗透。
12月18日,华为与华阳多媒体等11家公司合作签约。华为车BU营收增长约4倍,出货量增长约7倍,其资产将注入引望,部分员工已转职。引望独立后将继续使用乾崑智驾及鸿蒙座舱,与合作伙伴引领汽车产业智能化下半场。华为将持续聚焦根技术,赋能Tier1,开放生态,助力产业发展。
12月17日,佑驾创新开启招股,计划12月27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该公司是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已获数十轮融资,产品已为35家汽车整车厂量产,前装量产客户包括蔚来等。2021年至2023年,其营收增长,亏损收窄。专家认为明年将是自动驾驶决胜年,行业竞争与机遇并存,前景乐观。
日前,比亚迪发布具身智能研究团队专场招聘信息,主要面向相关专业2025届硕士、博士毕业生,招聘岗位包括高级算法工程师等。其具身智能研究团队成立于2022年,已开发多款机器人产品。去年8月,比亚迪投资入股上海智元。此外,广汽集团、小鹏汽车、特斯拉等车企也加速布局具身智能领域。
12月11日,广汽埃安与小马智行举行Robotaxi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打造量产车型,推动全无人Robotaxi商业化落地。该车型明年率先在大湾区落地,未来将覆盖更多区域。双方计划推出至少千台量级规模的埃安Robotaxi车型,并实现单车运营毛利转正。业内认为,2024年是Robotaxi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预计2026年左右实现大规模商业化。
今年以来,端到端大模型智驾加速落地,车企及产业链企业加速布局。日前,东软睿驰发布全新产品,其L2+城市车道领航域控制器X-Box5.0已获岚图定点,最快2025年量产上市。此外,理想、小米、比亚迪、零跑等车企,以及商汤绝影等科技企业也纷纷在端到端领域布局。东吴证券研报显示,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高阶智能驾驶渗透率将突破10%,预计到2025年有望突破20%。
日前,广汽集团自主研发的第二代具身智能机器人亮相。据介绍,该机器人采用可变轮足移动结构,具备全地形通行能力。除广汽集团外,丰田汽车、北汽集团等多家车企也已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在业内看来,汽车制造商涉足该领域优势显著,不仅在研发方面门槛相对较低,且在应用场景方面也具备独特优势。不过,部分业内人士也表达了对于机器人产业发展层面的一些担忧。
2024年12月8日,深圳佑驾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港交所聆讯,计划发行不超过1.38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由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担任联席保荐人。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已为35家汽车整车厂提供产品和服务,涵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车路协同。佑驾创新通过多次融资累计超14亿元人民币,产品线包括iSafety、iPilot和iRobo系列。2021年至2023年,公司营收逐年增长,从1.75亿元增至4.76亿元,调整后的净亏损有所收窄。IPO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研发、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强销售营销能力。此次上市有望加强公司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12月2日,特斯拉CEO马斯克再次在社交平台批评激光雷达技术,认为模拟生物神经网络和视觉系统更为有效。尽管如此,资本市场反应积极,激光雷达相关企业股价普涨,如速腾聚创和禾赛科技分别上涨13.53%和24.74%。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国内前装标配激光雷达上车量达99.42万台,同比增长202.10%。速腾聚创三季度激光雷达出货量达38.1万台,同比增长259.6%,禾赛科技出货量13.4万台,同比增长182.9%。随着成本降低和技术进步,激光雷达正逐渐成为更多车型的标准配置,特别是15万元以下的电动汽车。
12月2日,美国发布新的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加严对华出口管制,并将136家中国实体增列至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该措施严重阻碍各国正常经贸往来,威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全球半导体业界都受到严重影响。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近日,在2024绝影实力AIDAY上,商汤绝影CEO王晓刚指出,自动驾驶实现盈亏平衡还需约三年时间,需百万级车辆支撑业务发展。商汤绝影2024年上半年智能汽车业务收入1.68亿元,公司整体持续亏损。为解决盈利难题,商汤绝影通过与车企合作,提供基础算力、数据平台化能力和工具链,推动智能驾驶系统迭代,减少重复投入,提高性价比。
11月29日,毫末智行董事长张凯和CEO顾维灏联合发布《内部信》,分析了自动驾驶行业的竞争局势,回顾了公司五年来的发展并展望未来目标。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毫末智行将加速研发高性价比城市无图NOA方案,实现全国全场景覆盖,并加大端到端技术的研发力度。
北京时间11月27日,中国自动驾驶公司小马智行(Pony.ai)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股票代码为“PONY”。此次IPO,小马智行以每股13美元的价格发行2300万股ADS,总计融资约4.52亿美元。公司由前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首席架构师彭军和楼天城于2016年创立,专注于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小马智行计划将IPO所得资金的40%用于自动驾驶出行及货运服务的商业化推广,40%投入技术研发,剩余20%用于战略投资和收购。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其Robotaxi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22.2%,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