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要守住自己的优势赛道;另一方面需要根据市场大势提前面向未来做好布局,去抓住新趋势的大机会。最有价值的投资机会总是像浪潮一样逐波出现,为了投到最优秀的企业,投资机构必须具备面向未来的系统学习能力和自我进化能力。”◎坚持在自己的优势赛道深耕,更需要长期跟进投后管理的需求。对一个CEO来说,最重要的三个工作是:事、人、钱。
◎“接下来20年最大的投资机会在于,借助新兴科技的力量,中国大量的工业企业转变为智能制造企业。”
◎其实硬科技的底层技术、项目商业逻辑和对创始人的判断,这些判断方法论是相通的。但跨学科领域也非常考验投资人的持续学习能力、专业团队的搭建能力,以及投后赋能水平,这就需要基金在动态中不断强化和输出。
◎“我们非常重视技术和问题的匹配,新技术在驱动不同产业变革时,其落地周期、先后顺序不尽相同,我们倾向于先找到产业变革的关键点,再来看什么样的技术与其匹配,能够带来效率十倍甚至百倍的提升。”
◎当前虚拟人/虚拟偶像这个细分赛道还处于非常早期的发展阶段。“就是一片汪洋大海,大家都刚游进来,还没到‘你死我活’的阶段。我认为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增量市场、不会进入到存量竞争,空间还非常大,对于想进入这个行业的玩家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现在新型消费品公司创业者相较上一代拥有更宽广的视野,更强大的营销与运营能力,并且今天中国消费赛道存在着真实的、巨大的机会。无论是彩妆、护肤还是食品等,未来将诞生一批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消费品公司。◎我们看到一些新兴品牌已经熟练掌握了渠道和营销运营的技巧,但最终能否沉淀、呈现出一个特别好的品牌?这是未来企业竞争的关键所在。
“好标的仍然难找,但现在已经比过去容易多了。”黄河向记者表示,高端制造的提速主要由三大因素叠加驱动。谈及具体如何布局赛道、选择标的,黄河坦言,高端制造也要遵循“赛道宽、天花板高”的投资准则,在此原则之下还需另辟蹊径。
近日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天宇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专访,分享了这家机构投出近2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背后的逻辑与方法论,并对蓝驰看好的“四新”方向也进行了详尽的介绍。
日前,围绕“2021新消费的变与不变”。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专访。
徐诗告诉记者,对于以碳中和为目标的ESG投资,有两个方向可供VC机构参考。
联想创投究竟采用了怎样的打法,在短短几年时间就实现了“弯道超车”?作为一家CVC,如何平衡财务投资与战略目的之间的关系?看似“天马行空”的布局背后,又沿着怎样的逻辑在进行布局?近日,《每日经济新闻》专访了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创投集团高级合伙人宋春雨,他为我们分享了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与洞察。
◎“对于创业、管理团队,我们是有打仗的体感和手感的,这是一个比较稀缺的能力。”体感在于应激反应,需要感知用户需求变化下的产业变革机遇;手感来于经验的积累,能从用户的角度提前感知项目的好坏。◎用户第一并不意味着照单全收,而是要围绕着顶级创业者进行资本布局,寻找范式变革中大的结构性机会。
◎“我们能感受到市场在改变的是,随着关注度的提升,相比4年前,医疗健康领域有了更多创业者来做更有意思的事情,优质供给变多了。”◎要想实现用更少人、更低成本去服务更多需求的目的,唯有创新,通过技术创新或者模式创新来解决供给不足的困境。“我们希望在慢行业里捕获到那些可以实现快创新的好公司。”
◎并购有两大引擎,一是产业、二是资本,换句话来说就是一个是业务需求导向,另一个是手里头要有钱。◎产业并购不是纯粹的买卖关系,而是一个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国并购最大的价值再造方法就是反向混合所有制并购。
◎“技术有风险、政策有影响,很可能一个基金投资项目的所有成本都需要前者覆盖,所以必须要向10倍收益去努力。”◎如果不想在后期进行微利式的“摘果子”,就需要执行“短平快”的打法,才能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