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东莞农商行实现营业收入120.47亿元,同比增2.14%;净利润50.55亿元,同比增长3.80%。分红公告显示,每10股派送现金股利2.6元人民币(含税)。◎资产质量方面,东莞农商行不良贷款率实现“三连降”,具体来看,2018年至2020年,东莞农商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27%、1.00%及0.82%;拨备覆盖率分别为345.74%、389.57%、375.13%。
◎中国信托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蔡概还:未来,信托公司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类型将会是受托管理责任风险,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持续深化,以及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的进一步完善,绿色信托也将成为促进信托行业转型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联合赤道环境评价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刘景允:绿色债券为我国绿色产业融资提供了高质量可依赖的融资工具,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环保产业,具有审批效率高、融资成本低等多方面优势。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在2021年一季度我国外汇收支情况发布会上表示,一季度,远期结售汇和外汇期权签约规模合计2904亿美元,较2019年和2020年同期平均水平增长95%,远高于同期跨境外汇收支25%的增速。◎王春英表示,企业应树立风险中性经营理念,汇率风险管理是银行不应忽视的“大生意”。
◎宁波银行发布2021年度一季报,数据显示,该行一季度营收、净利均实现两位数增长。◎该行整体经营效率持续提升,资本充足与资本效率、净息差等综合性指标持续保持在行业较好水平。
◎4月23日晚间,招商银行披露一季报,其一季度实现净利润320.15亿元,同比增长15.18%。◎一季报显示,招行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847.51亿元,同比增长10.64%;截至报告期末,资产总额86646.4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63%;负债总额79027.8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56%;客户存款总额58272.1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53%。
●2015年-2019年,中航安盟分别实现净利润1455.98万元、2022.87万元、4697.65万元、3483.46万元、1665.72万元。2020年,净利润则由盈转亏,亏损额达1.34亿元。●2020年10月,中航资本(600705.SH)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航空工业拟将其持有的中航安盟50%股权以约7.0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协议转让给中航资本的控股子公司中航投资。
◎4月22日,友邦人寿四川分公司开业仪式在成都举行。◎友邦人寿CEO张晓宇称,四川具有非常好的经济活力、业务潜力、优质人才供给以及营商环境,对友邦形成了非常大的吸引力。
◎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友邦人寿”)在成都举办了隆重的友邦人寿四川分公司开业仪式。
◎4月22日,火币科技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火币资管即日起发行4只基金产品,其中包含3只100%投资虚拟资产的基金。◎火币资管此次推出的基金仅面向专业投资者。
●4月22日的通知要求,各公司应当及时对已备案产品条款进行调整,并制定方案在已售保单保险期间届满后以表述规范的产品予以替换,对于主动停售的产品,严禁以监管规定为由对消费者进行虚假宣传。●此前,1月份印发的通知还要求,《通知》印发前保险公司已经审批或备案的短期健康保险产品,不符合通知要求的,应于2021年5月1日前停止销售。●近日,多家保险公司陆续发布了短期健康险产品停售公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日前在普华永道《2020年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报告》发布会上,就中小银行如何在强监管下实现这部分业务的转型采访了普华永道中国内地金融业合伙人陈岸强。◎陈岸强表示,规范银行互联网存贷款业务,短期对银行业务量会产生影响,但长期来看是为了使这部分业务更健康和有序地发展。
◎普华永道报告显示,38家上市银行去年全年净利润为1.63万亿元,同比微降0.11%,以不同类型的银行来看,大型商业银行是各类银行中唯一普遍保持盈利增长的群体,而23家城农商行净利润普遍下滑。◎38家上市银行的不良率微升了0.04个百分点至1.51%,而不良贷款余额规模为1.7万亿元,较2019年末增加15.37%。
●公司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实现新业务价值189.80亿元,同比增长15.4%;●平安产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61.75亿元,同比下降8.8%;●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达3.7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
◎平安银行发布2021年一季度业绩报告,成为A股第一家披露一季报的银行。报告期内,该行实现营业收入417.88亿元,同比增长10.2%;实现净利润101.32亿元,同比增长18.5%。◎作为一家零售为主的银行,平安银行通过生态壁垒、渠道能力、科技手段,探索出了有差异化且难以复制的负债业务路径。
◎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印发〈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的通知》,并随文发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简称《绿债目录(2021年版)》)。◎下一步,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证监会将加强对《绿债目录(2021年版)》的宣传推广,引导和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项目。